2012年西藏公务员考试大纲解析

编辑:sx_liss

2014-09-12

2012年西藏公务员考试大纲解析

 

 

作为考生复习备考公务员考试最权威的依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终于于2011年10月13日下午公布,与2011年一样,《大纲》对申论的要求,仍是一字未改。这表明,今年的国考申论考试对能力的考察要求没有大的变动。但是,《大纲》的指导性作用仍不容忽视,教育申论研究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以帮助考生有针对性的备考,达到事半功倍,最终获得成功。

目前国考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以下简称副省级考试)、市(地)以下综合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以下简称地市级考试)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针对这两类试卷,国考申论考试大纲对能力考查作出了不同的要求。随着申论考试的发展和演进,目前,不论是副省级申论考试还是地市级申论考试,都愈发重视对能力的考察。以往“背一两篇申论范文即可打天下”的时代也早已结束。在这种形势下,掌握两类考试能力考察要求的异同是有效备考的关键。

说起两者的区别,众所周知的即是省级考试比地市级考试“难”,但是,具体“难”在哪里?却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

表格1.2012年公务员国考大纲申论要求

副省级 地市级 备注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阅读理解能力贯穿整个申论考试,由于材料深度的区别,能力要求也有所区别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判断的能力,而贯彻执行能力则侧重在理解层面。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副省级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能提炼出问题。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副省级重在阐述思想观念,因此,观点重于对策,只写对策的申论写作模板在副省级考试中越来越不适用。

对比2010年至2011年两年的国考题目的设置,将省副级考试较地市级考试的“难”概括为:高度、深度、广度三个方面:

一、难在命题高度方面

副省级考试较之地市级考试,命题高度更高、更宏观。这一点在2011年国考两类试卷中,得到很好地体现:

2011年国考两类试卷的主题均为文化问题。但是,命题高度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副省级申论考试的第三题:“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高度已上升到黄河精神、爱国主义的宏观高度。而与之相类似的地市级申论考试的第二题:“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乡村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则是针对具体的事件,较之副省级的命题,明显偏微观。

而文章写作更能体现出命题高度的不同。同样以2011年国考题为例,副省级的文章写作: “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这正是《大纲》中对副省级考试的文字表达能力:“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综合分析能力:“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的考察。此题还体现出而地市级的文章写作:“给定材料7”的划线部分写到:“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这正是《大纲》中对地市级考试文字表达能力:“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的考察。从两者的角度可以看到,黄河精神所涵盖的内容要更为宏观,是整个中华名族的文明、精神。而“失根”则主要是围绕农村传统文化、农村教育问题。两者命题高度的差异可见一斑。

二、难在材料深度方面

副省级考试较之地市级考试,题目与材料的联系相对更为隐蔽,题目通常要求考生更深入的挖掘材料,提炼材料背后隐含的观点,而这些经过提炼的观点才是得分点。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具备归纳、概括的能力,还应具备推理、抽象能力。这一点,在大纲中也是有据可循的。《大纲》中:副省级考试对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提炼”、“揭示”两个词表明考生需要把材料中具体的问题抽象化,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抄材料。这一点在2011年国考副省级考试的文章写作中,有最完美的体现。黄河精神,在所有的7段材料中,都没有直接的表述。需要考生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出黄河精神,同时,还应发挥一点联想。例如:给定资料1谈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那么“勤劳勇敢”就可以看作是黄河精神的一种表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就是生生不息,执着的精神。以此类推,可以推出许多黄河精神。而2011年国考地市级考试的文章写作中,“失根”的表述就可以在材料7中找到,“无根的存在——乡村文化的危机和乡村教育的危机,就这样相互纠结着。”可见,地市级考试,要相对容易一些。

三、难在能力考察广度方面

副省级考试较之地市级考试,《大纲》中对两者都是四种能力的要求。但是,细读下来,能力考查的个数还是不同的。

副省级考试要求考生具备: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地市级考试要求考生具备: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其中,地市级考试的“贯彻执行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可以同意合并为副省级考试的“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并且还只侧重在解决问题能力。因此,但从能力要求数量上看,副省级考试比地市级考试能力要求多了“综合分析能力”与“提出问题能力”,因此,对于报考副省级职位的考生,一定多注意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大纲》中,“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这要求考生对问题要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这一点就要求考生切不可陷入传统的“材料为根”的惯性思维中,一切都依赖材料。更不可轻信一些所谓的技巧、方法。例如,“只要政府说的就是对的”,如果抱着这种思想,不假思索的去答题,遇到考察这种能力的题型,考生自然会失败。这重能力的考察在2010年《大纲》公布之前,申论考试题目设置对两类考生都有这方面能力的考察。在2009年、2008年两年国考申论试题中,体现得更为到位:见表格2.

地市级考试的两道题目都是对一种观点进行判断和评价。2009年副省级考试的题目是尚未定论的政策进行判断、评价。2008年副省级的题目直接是对某职能部门的答复提意见。即“批评政府的言论”。这对于上述的“政府说的都是对的”解题技巧而言,是最有力的批驳。

而2010年以来,由于《大纲》的公布,这一方面的考察明确规定是针对副省级考生。因此,在副省级考试中多为提出对策、解决问题的题目,此类题目很少出现。可见,《大纲》的指导性作用在申论考试中,是不容忽视的。根据《大纲》要求,此类能力的考察,转到副省级的考试中。由于变为两套试卷,材料选择发生了变化。申论的材料就会选择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或者是一些尚未定论的问题。在题目设置上,也更为隐秘,增加了难度。由原来在题目设置中直接体现“判断”,转变为隐含在材料中,让考生自行判断。设问方式变为“启示”、“认识”。这样,其实难度是加大的。面对有争议的问题,考生应该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判断、阐释。例如2011年副省级考试,第一题: “给定资料4”写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

对于黄河治理问题,到底是疏还是堵,是尚未形成定论的。考生应综合考虑,进行判断。并切在材料中,也有暗示,一定要加以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全面的答案。可见,难度较《大纲》公布之前,有所增加。而《大纲》之后,地市级的难度有所减弱,更加大了两类考试难度的差距。简单地说,就是副省级考试,更加难了!

综上所述,可见,国考中,省部级申论考试的“难”是名副其实。其出题也是遵循《大纲》要求。但是,仔细研究《大纲》,也可以看到,有的能力在题目设置中,本应属于地市级考试的范畴,却出现在副省级的大纲要求中。“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这一点,对于命题高度非常宏观的副省级题目设置,很难有所体现。而对于更为微观的地市级考试的对策提,此种能力体现得更为充分。但是,鉴于《大纲》的指导性作用,考生不能忽视这一点。特别是今年《大纲》仍未改动,这预示着,今年国考副省级申论考试题目设置很有可能加强该方面能力的考察。考生应该在备考中加强实践能力。有条件的考生,更需要到基层去实践、去锻炼。这在公务员招考中,要求有两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变化可以印证这一点。

2012年西藏公务员考试大纲解析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