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政能力第五章常识

编辑:wanghuicms

2013-02-10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公务员行政能力第五章常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五章常识

第一节常识概述

一、常识概述

常识就是普通知识,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常识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所考内容是“考查应试者在这方面应知应会的最基本知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公共考试大纲)。在2002年之前,常识判断是放在“判断推理”之中的,一般占10个试题,题型是单选题(四择一)。在20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识被单独列出来,难度陡增,由单选改为不定项选择,多选、少选、错选都不得分,且所占的分量很重,A类试卷中,常识部分与总题量的比是40∶130,B类是45∶140,直接影响到最后的考试成绩,考生要高度重视。

常识判断题型主要考查应试者在平时生活中对社会百科常识的涉猎广泛程度和对社会各种现象的留心观察和深刻思考。在这种题型中,每道题呈现一个常识性的现象,题后的备选项是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四种可能的解释,要求应考者从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答案。题中所涉及的现象一般是大家所熟悉的但很少做过系统研究的现象。

常识判断题型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宇宙到地球,从无生命物质到高级动物的人类,从远古历史到未来的世界,从自然到社会等无所不包,尤其是与人们现代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领域和现象,经常是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这部分题目中,比较基础性的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等题目以及属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题目对应考者来说一般问题不大,因为这些内容在中学、大学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而涉及社会最新事物诸如计算机、网络等常识性的考查则关系到应考者的知识涉猎面的广泛程度。

解答这类试题与个人知识的广度、深度有一定联系,它既是简单的常识性知识复述,更需要对常见现象原因的分析。因此,要想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应考者的常识水平是不太现实的,它需要平时的观察、思考和积累。

二、题型及解题方法

常识测验题一般采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两种题型,以测试应考者的知识面、知识结构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识测验题的做题要求是:仔细阅读问题的主干部分和四个备选答案,根据常见事物间的关系作出判断,并从似乎合理的多个选项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答案。

常识测验题没有太多的解题技巧,主要靠平时的知识积累,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尽管如此,正如国家人事部主管公务员招考事务的一位官员所说,“虽然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但作为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甚至基本的历史、地理、国情国策、科技知识等,都是应知应会的最基本的东西,所谓的常识判断,肯定离不开这些”。此外,2002年的考题也证实了上述论断,除了科技常识题目取材较广外,其余题目都没有跑出上述范围,只是题目没那么死而已。正因为常识判断题目“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时间允许,考生最好温习一下有关知识,毕竟有了“死”的知识,才谈得上“活”的运用。另一方面,在考试中,仍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可以运用。解答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审视题干,准确掌握题干的题意,选择答案要将选项与题干的题意联系起来思考。选择哪个选项要根据其是否符合题干的题意,而不是根据选项本身的含义是否正确,因为选项本身含义正确的不一定符合题干的题意,有的题有时还要求选出含义不正确的选项。

2.对照题干的题意,仔细审视各个选项,找出干扰项予以排除。干扰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似真性,要防止受其诱导而错选。

3.多项选择题其符合题干的选项数目不确定(2~4个),多选、错选、漏选的可能性较大。

4.解题技巧

(1)排除法

排除法是常识考试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当面临一个问题不知从何处入手时,可以通过排除法,找出一定不相关的选项,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2)比较法

有些问题是很难在题干中准确判断出答案的,这时就可以从选项入手,比较选项的异同,从中找出该题的规律,从而找到解题的思路。

因此应仔细比较各个选项与题干的题意,从中挑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第二节常识样题解析一、常识样题

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更多内容请进入:
精品学习网公考频道

标签:常识判断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