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 > 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每日时评:公共财政不能变成公务员财政

编辑:qinh

2011-01-27

申论热点每日时评:公共财政不能变成公务员财政

正在召开的广东省“两会”上,拟交代表审议的《广东省2011年省级部门预算草案》列明,广东省委及各省厅所属的8所机关幼儿园,将在2011年度获得6863万元财政资金补贴。该草案尚未提交审议,便已受到与会代表、委员的广泛质疑,也受到当地及中央媒体的报道和批评。

政府机关幼儿园接受财政补贴,且每年每所幼儿园的补贴高达858万元,其悖谬和不公显而易见。按照当地媒体调查,这些机关幼儿园主要面对机关公务员子女招生,即使偶有富余名额而对社会招生,幼儿家长也必须缴纳数额不菲的“赞助费”。也就是说,这些顶着事业单位名义的机关幼儿园,首先是满足少数公务员需求的内部幼儿园,而且从其向社会生源收缴“赞助费”的行为来看,这些幼儿园所接受的财政补贴,从来就没有服务于公众的“预算”,所谓“公立幼儿园”,事实上已成公务员的“私家幼儿园”,公共财政也就此转化成了仅有公务员可以享受的“公务员财政”。

由纳税人税收供养的公共财政,却补贴给机关内部幼儿园,成为极少数公务员才有权享有的特权福利,受到公众质疑自然毫不意外。意外的是,第一时间出面为这一悖谬现象辩护的,并非提出预算的政府机关或其工作人员,而是广东省人大财经委预算监督室主任。按照这位主任的说法,目前,这些幼儿园都是事业单位,按照我国财政体制,都会给予财政预算安排,这和其他事业单位是一样的,所以“预算编制本身并无不妥”。

按照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代表公众对政府财政预算案进行严格审议,并对其中的不合理之处予以质疑,以使地方财政预算能够最大限度地符合公共利益。为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特别于2002年底成立了人大财经委预算监督室,以加强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的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督。而此次面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府财政预算项目的质疑,人大财经委预算监督室主任却率先为其出面辩护,不能不让人对人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实效表示高度怀疑。

即使如那位主任所言,由于8所机关幼儿园属于事业单位,因而“预算编制本身并无不妥”,但这种“并无不妥”的预算与财政的公共属性及公众观感之间是如此的冲突,足以证明机关幼儿园被列为“事业单位”本身,就极其“不妥”。而据当地媒体报道,早在7年前,就有广东省人大代表提出质疑,用省级财政供养幼儿园极不合理,当时却以“遗留问题”而搪塞未决。至今7年过去,“遗留问题”仍然“遗留”,而且被专事预算监督之责的人大财经委预算监督室主任继续以“以后应该会有解决的”予以搪塞,可见财政预算监督在既得利益面前是多么的无力,甚至作为“公务员财政”的分享者,监督与被监督者之间本来就有高度的默契。

事实上,公共财政转化为少数人分享的“公务员财政”,绝不仅限于机关幼儿园一项,也绝不仅限于广东一省。在以往的媒体报道中,各地假借经济适用房之名为公务员提供福利分房,以公车改革之名为公务员分发超额车改补贴,以集中优质教育资源为名,把重点中小学变成公务员的“私塾”等现象,不仅屡禁不止而且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当财政预算的提出者与监督者,结成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时,监督者必然成为第一个辩护者,而公众则往往成为无辜而又无助的受害者。

学前教育作为“遗留问题”,确实愁肠百结,而广东省的6863万元“公务员财政”补贴,终于让人看到了最大的症结。

标签:申论热点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