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 > 辅导资料

用“堆砌法”四步解决申论名词解释类试题

编辑:sx_liss

2014-10-08

用“堆砌法”四步解决申论名词解释类试题

习博见老师用“堆砌法”四步解决国考申论名词解释类试题——以2012年国考申论地市级为例

前言:“堆砌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材料中设计到与名词解释相关的句子收集、堆砌起来,运用遣词造句的技巧,合成名词解释的一种技巧。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也需要有适用的前提。前提必须是此种题目的分值和字数要求相对不高。例如2012年国考地市级的题目要求,每个名词解释只有5分,70个字左右的字数要求。这类题目多数考生的作答是很难拉开分数的,考生之间比拼的实际上是做题的速度。同样得分在7、8分左右,有的考生用10分钟作答,有的考生用20分钟作答,则高下立见。习博见老师总结的堆砌法实际上就是针对大多数考生做题速度的问题。

第一步:分析问题,弄清题目要求,材料定位,作答字数及分值要求。(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和“人防”加以解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名词解释类题,定位资料2,分值为10分,150字,也就是说,每个名词解释只有5分,70字内的字数。因此,同学们要注意,此题解答只需将关键词拼接起来加之适当例证即可,不可吹毛求疵,字斟句酌,且忌用太多的时间作答。要作答此题,只要将习博见老师在材料中选取的语句略作加工即可!

第二步:阅读材料,精确定位,寻找答案的材料来源。原文材料(2012年国考申论地市级)

2.如果地铁站台或者行驶中的地铁列车失火了,大量乘客如何有效疏散?如果12级台风登陆上海,那些高层建筑上的玻璃幕墙顶得住吗?……这一个个“如果”都是上海某大学防灾救灾研究所的科研课题。

上海某报记者报道:最近在全市开展的“我为城市安全献一计”活动引起了研究所专家们的密切关注。一方面,他们为市民居安思危意识的增强和诸多防灾好点子欣喜;另一方面,专家们很想提醒:“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手段──给城市打造‘金刚罩’,(技防1)得在‘人防’上多下工夫,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们大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城市公共交通若都能配备全程监控,运行的安全系数就更高了”;“上海越江隧道已经有10多条,针对可能遭遇淹水事故的危险,不妨装上安全阀门,需要时可用来挡水”;“预防高楼玻璃幕墙掉落,应该对建筑做整体风洞试验”……这些意在为城市套上一个水火不侵的“金刚罩”的设想,很有道理,提出这些建议的专家中不乏院士。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一座城市不可能为了防范一些小概率的灾害事故,不计代价地增添防灾设施。” (技防2)该研究所专门研究城市地下建筑安全与灾害应对的H博士,对地铁渗水和隧道渗水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对一些学者提出为越江隧道增设“挡水阀门”的建议,并不完全认同。他说:“据我了解,国内有个别隧道安装过这样的阀门,但可以想象,常年用不上;后来有一次搞演习时决定用一下,却发现阀门由于年久失修,机械失灵,根本没法动。”

H博士想用这个案例说明两个道理:第一,为了小概率事故而砸重金设防,(技防3)心理安慰作用远远大于实际作用,要不要这么做,应全面考量;第二,如果装备上了,则怎样保养维护,工作人员能不能熟练操作,都是必须重视的“人防”环节,(人防1)否则,当有朝一日预想中的特大灾害真的发生,“金刚罩”极有可能派不上用场。

“防灾设施,从理论上说总是不足的,因为它们应对的往往是适当程度的、发生概率较高的灾害事故。”研究火灾防范的C研究员力挺M博士的观点。这位研究员对轨道交通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关注的焦点是地铁站和车厢里的消防设施。他注意到,站台和车厢里的屏幕会经常播放视频,告诉市民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如何紧急疏散,强调必须做到的一些要领。(人防2)

当被问道“地铁里有没有专门的消防逃生通道”的问题时,C研究员回答:“上海地铁的逃生通道,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上上下下的那些楼梯,并没有其他特殊通道。”他说,一旦有险情发生,要减少人员伤亡,最关键的是工作人员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有序地疏散人群,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演练;我们现在似乎更看重灭火器数量够不够、是不是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但险情出现时现场肯定乱,工作人员能不能及时顺利地拿到灭火器?会不会熟练使用?这些都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或许有乘客就在灭火器旁边,但又有几个人会用?(人防3)

“老实说,怎么用灭火器,我还真不知道。”说这话的,是另一位年轻的研究员Y博士。防灾专家也不会用灭火器?她坦率承认,并随即以此为例指出了城市公众教育的许多薄弱环节。(人防4)

“无论是社区里的大爷大妈,还是写字楼里的白领,防灾知识都是从小册子、展板、讲座或者网络上看来的。且不说所知有限,即使认为不少人一无所知,也并不为过。而且就算有人并非一无所知,也未必有用,因为没有转化为能力。”Y博士说,汶川大地震、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很多单位都搞过安全演练,可很大程度上是“演戏”。大楼里有消防箱,但如何打开?消防箱里有灭火器,但如何操作?应急避难场所在哪里,怎样利用?这些关键的内容,演练过吗?再说,演练一次肯定不行,就算学到点东西,很快便会淡忘,必须定期训练。日本人应付地震有一套,那是在定期、再三的演练中练出来的。(人防5)

在这些专家看来,“人防”的漏洞和缺陷,远比“技防”不足更可怕。

专门研究风灾防控的Y博士曾多次去浦东陆家嘴,这一地区有几十栋玻璃幕墙大楼,且不止一次发生过玻璃掉落事故。这些玻璃幕墙建筑能不能抵抗12级以上大风,这正是她的科研课题。她告诉记者,大风常被认为是玻璃幕墙掉落的“元凶”,但实际上,在建筑工人安装玻璃时可能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在安装时,把螺丝拧得过松固然不行,但过紧也会使玻璃幕墙受力失衡,从而出现细小的裂缝。”她说,如果把大楼玻璃幕墙的掉落视作对城市安全的一种威胁,那么减少威胁的关键同样在“人防”。如果在定期清洗幕墙表面的同时,增加一道“体检”关,绝大多数玻璃掉落事故就可以避免。(此三段讲述的是人防的缺陷,考生要注意,我们找的是人防和技防的概念,此处人防的缺陷只是为了将人防和技防问题在逻辑上补充完整,不是我们作答所需要的内容,可以略读!)

第三步:将收集来的答案材料来源,整合汇总。技防:1、“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手段──给城市打造‘金刚罩’;2、防范一些小概率的灾害事故,不计代价地增添防灾设施;3、为了小概率事故而砸重金设防

人防:1、怎样保养维护,工作人员能不能熟练操作;2、站台和车厢里的屏幕会经常播放视频,告诉市民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如何紧急疏散,强调必须做到的一些要领。3、定期演练,熟练使用;4、城市公众教育的许多薄弱环节;5、定期、再三演练。

第四步:组织语言,合并同类项,选取主语、谓语、状语,捏合成句。习博见老师作答:技防是指为了防范城市小概率灾害事件,不惜投入重金,通过技术手段增添防灾设施,为城市打造“金刚罩”。人防与技防相对应,指在防范城市灾害事件方面重视发挥人的作用,通过加强城市公众教育,增加演练等手段,提升人员熟练操作防灾设备的能力,以及市民自救逃生、紧急疏散的能力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办法

用“堆砌法”四步解决申论名词解释类试题

标签:辅导资料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