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2008年申论真题答案

编辑:sx_liss

2014-09-28

青海2008年申论真题答案

【参考答案】

(一)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20分)

要求:指明“焦点”,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双方争议的焦点是:怒江水电资源开发对于怒江经济社会和环境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支持开发的理由是:(1)当地经济发展落后,资源利用受到限制,百姓生活贫困,开发水电是增加就业、改善当地群众生活、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2)可以搞水电输出,满足东中部地区用电需求,甚至可以实现电力出口。(3)开发怒江可以为生态移民提供资金支持,保护当地植被,这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在现阶段,对怒江地区进行水电开发,以改善百姓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是无可厚非的。

反对开发的理由是:(1)水电开发不一定能使百姓脱贫致富,因为怒江开发将面临移民难、安置难、保障难等诸多问题,必须给百姓一个长远生计,而不是临时救济。(2)当地人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和传统,如果他们愿意生活在当地,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3)怒江是完好的自然生态区,对它的开发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保护怒江,就是保护国家的自然遗产,可以为国家进行环境影响战略评价提供依据。(4)西方发达国家基于对生态环境的考虑,也基本停止了大坝的建设。(5)泥沙的拦截问题和一些工程前期预料不到的问题也会很多。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9、10,分析这两则资料对搞好水电开发提供了哪些启示。(15分)

要求: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第一,应加大对移民的资金扶持力度,避免因开发导致居民生活困难。第二,水电工程除了要为国家财政带来收益外,还应该增加就业机会,为当地群众寻求实现自身发展的出路。第三,应该致力于改变库区落后的

经济发展模式,带动农、林、渔、煤矿、旅游等其他行业的全面发展。第四,开发工程要严格做好环评工作,慎重对待生态问题,制定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第五,应从长远考虑,通过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避免开发引起自然灾害。第六,确保水电开发项目的规划和原则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第七,应设置专门机构处理水电开发所带来的相关问题,避免出现只享受收益不承担责任的现象。

(三)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给定资料7引用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的话:“美国人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请说明,这表达了G所长怎样的观点。(10分)

要求:简明、准确地阐释观点。不超过200字。

G所长的观点是:一个国家的环保政策必须与其国情相适应,不能用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衡量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主要矛盾是更高质量的生活和更高层次的发展,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值得肯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矛盾是生存,只有在满足了人的生存需要的前提下才谈得上环境保护。对怒江水电开发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解决怒江老百姓的贫困问题。因此,怒江水电资源必须合理开发,不能以保护环境为由反对开发。

2.给定资料6引述了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请你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作出答复。(15分)

要求:有条理地写出答复内容,有理有据,不考虑行文格式。不超过300字。

C主编,您的意见我们已经收到并做了认真研究,现对您的意见作出如下答复:

第一,怒江如今已不是原生态河流,因此,不开发怒江可以使其作为国家的自然遗产得到永久保护和为国家进行环境影响战略评价提供依据的理由也就不成立。

第二,合理地开发与有效保护并不矛盾。只有开发怒江才能有资金进行生态移民,也才有可能使植被不再因当地百姓出于生存需要而被破坏。怒江水电建设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田纳西河的成功开发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三,西方发达国家与我们国家的国情不一样,处理环保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怒江地区非常落后,亟需在尽可能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存需求,因此,应该开发怒江水电。

(四)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请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自选角度;(2)符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3)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例文】

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怒江以其原始的生态文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我国雄奇瑰丽的自然宝库。为了发展经济,有关部门提出了“两库十三级”的怒江水电开发方案。该方案刚一出台,便引发了一场关于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巨大争议。新时代需要新思维、新观念。当前,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也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怒江开发这样大型的建设项目时,我们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经济。

首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好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水电开发对陆生生物多样性、水生生物、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水文和地质环境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在开发之前,必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组织专家对这些影响进行评估,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其次,以提高执行力为着眼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应对水电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绝不能以牺牲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对怒江进行无节制、掠夺式的开发。对水电开发可能对生物、自然保护区、水文和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保证怒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以收益和责任共担为原则,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经费保障机制。在水电开发过程中,保护环境需要巨额的经费,具体包括林地补偿投资及植被恢复、用材林补偿、灌木林补偿、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坡改梯田、水土保持等费用。这些费用当中的一部分应作为开发成本,列入电站建设与运营的概算,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经费保障。

最后,以法制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世界银行在《发展与环境》的报告中指出,“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机构和政策”是保证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的“基本前提”。政府除应严格贯彻《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等法律之外,还应针对梯级建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单项法规。

古人说:“不谋长远者,不足于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我们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既要加快发展,更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路、全新的工作,推动我国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五)本题仅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给定资料11列出了某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基本内容,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25分)

要求:(1)不从格式、语言上谈问题,仅从内容上指出主要问题;(2)分条作答,指出一个问题,接着写出修改补充的内容;(3)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

第一,“慎重考虑生态问题”的答复过于模糊,态度不鲜明。应改为:在怒江水电开发过程中,将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同时,进行反复、充分的论证,解决好污水问题、泥沙问题、移民问题和由此带来的相关群众生活困难问题。

第二,“慎重对待资源开发问题”的答复不明确。应改为:摒弃片面的资源开发道路,必须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大对当地的资金投入力度,保持当地原有的多民族生活方式,带动当地产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纠正只注重开发规模导致经济发展水平下降的短视行为。

第三,答复的内容不全面,补充如下:(1)对怒江进行水电开发,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再配合后续出台的完善的移民安置和扶贫政策,完全可以帮助百姓脱贫致富。(2)我们将派专家小组对怒江流域进行长期深入地调研,充分论证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怒江如今实际上已经不是原生态河流了,认为对怒江“不予开发”就可以“永久保护”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而且合理的开发本身也是一种保护的手段。(4)西方发达国家停止了水电开发的案例,与我国是否停止水电开发,两者不具备可比性,因为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是不一样的。

(六)本题仅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请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2)对在“人与自然”问题上的某种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3)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例文】

人与自然

20世纪70年代初,埃及建成了阿斯旺水坝。这座水坝给埃及人带来了廉价的电力,控制了水旱灾害,灌溉了农田,然而也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埃及海域中可爱的沙丁鱼见不到了,而血吸虫、蚊子却来到了人们身边。人们终于意识到,大自然的忍耐度是有限的,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应该精心呵护。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绿树掩映、清水环绕的村庄和小山村明亮的月亮却渐行渐远。时至今日,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藏──怒江,又面临水电开发的争论。开发还是不开发?社会呼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妥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过度追求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是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的结果。对此,我们理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我们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繁衍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倡导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大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我们要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对于物质产品的生产,要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乃至废弃的整个过程中,争取做到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

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我们要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追求不应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这种公平和共享的消费观,应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和人的发展关系不是完全对立的,只要我们心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遵循自然法则,在维护自然的前提下追求人类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自然在人类的保护下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自然终将给人类以丰厚的回报。

青海2008年申论真题答案

标签:申论真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