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代公务员让多少今天的公务员汗颜

编辑:qinh

2010-11-16

龚遂,西汉中期的一个普通公务员,做到昌邑王国的郎中令。汉宣帝时期,渤海郡年成不好,盗贼纷纷出现,当地郡守无法捉拿制服。有人推荐龚遂去治理,临行时汉宣帝召见他,问他怎么治理,龚遂回答说:“渤海郡地处海滨,距京城很远,没有受到陛下圣明的教化,那里的百姓被饥寒所困,而官吏们不体贴,所以使您的本来纯洁善良的臣民偷来您的兵器,在您的土地上玩玩罢了。龚遂又说:“我听说治理秩序混乱的百姓就如同解紊乱的绳子,不能急躁;只能慢慢地来,然后才能治理。我希望丞相御史暂时不要用法令条文来约束我,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呈报上级而按照最有效的办法处理事情。”宣帝答应了他的要求。

龚遂乘坐驿车来到渤海郡边界。郡中官员听说新太守来了,派出军队迎接。龚遂把他们都打发回去了。然后下达文件命令所属各县:全部撤销捕捉盗贼的官吏;那些拿着锄头、镰刀等种田器具的都是良民,官吏们不得查问;拿着兵器的才是盗贼。龚遂独自乘车来到郡府,郡中一片和顺的气氛,盗贼们也都收敛了。渤海郡又有许多合伙抢劫的,听到龚遂的训诫和命令,当即散伙了,丢掉他们手中的兵器弓箭,而拿起了锄头镰刀,盗贼这时都平息了,百姓安居乐业。龚遂于是就打开地方的粮仓,赈济贫苦百姓,选用贤良的地方官吏,安抚养育百姓。

龚遂看见渤海一带风俗很奢侈,喜欢从事那些不切于民用的行业,而不爱从事农业生产,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他下令:郡中每个人种一株榆树、100棵薤菜、50丛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5只鸡。百姓有佩带刀剑的,让他们卖掉刀剑买牛犊,他说:“为什么把牛和犊佩带在身上!”春夏季节不允许不到田里劳动生产,秋冬时督促人们收获庄稼,又种植和储藏瓜果、菱角、鸡头米等多种经济作物,劝勉人们照规定办事,遵守法令,郡中人们都有了积蓄,官吏和百姓都很富足殷实,犯罪和打官司的都没有了。

从古代官员龚遂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特点,首先,在他眼里他把老百性看作是善人好人。既使是拿起武器造反的农民,他也认为是“官吏们不体贴”造成的,这和我们的一些干部动不动就站在老百性的对立面形成了一个显明的对比;其次龚遂不追求政绩,不是急嚎嚎的要使当地的治安立竿见影,好向皇帝请功,而是认为“治理秩序混乱的百姓就如同解紊乱的绳子”,慢慢来,注重实效。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反观我们一些党的干部,急功近利,面子工程,吭害百性为已谋利的事儿真是太多了。第三龚遂不以杀人多而显示权力,而是根本不杀人。他一到任全部撤销捕捉盗贼的官吏,宣布,那些拿着锄头、镰刀等种田器具的都是良民,官吏们不得查问;拿着兵器的才是盗贼。这就给造反的农民一个机会,也达到了分化敌人的目的。第四龚遂懂得如何去爱护百性。他指导人们如何生产,如何生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民生,这就使社会治安的稳定有了根本的保证。

一个古代的公务员令多少今天的公务员汗颜?我们党的干部如果都能象龚遂这样去治理国家,爱护百姓,那真是中国人民之大幸。古代龚遂今安在?他不仅存在,而且就在我们的人民之中。重要的是,如何发现这样的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如何让这样干部工作起来感到惬意,感觉光荣?古人的发现是出于偶然,而且数量着实太少了,因为珍贵,历史才记载了他。今天要发现这样的干部,仅靠偶然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不能只靠一个龚遂,现代化的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龚遂。这就需要一个制度去培养他们,去发现他们,去给他们带来一个宽松惬意的工作环境,这个制度就是民主制度。这个制度能使人民真正起来当家作主,运用这一制度,依靠人民的力量,涌现龚遂,发现龚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要人民群众站立起来了,发挥了群众的力量,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无往而不胜。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