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博物馆之“明清年间庸官”

编辑:qinh

2010-11-16

炼尿尚书

顾可学,字与成,号惠岩,无锡人。明朝时,嘉靖皇帝信奉道教。除了经常斋醮外,还服用好些丹药,梦想长生不老。官僚过顾学取童男童女小便炼制秋石,进献给嘉靖皇帝,说服之即可长生。嘉靖皇帝服用后认为有些效验,对他优礼有加。顾可学后来竟官至礼部上书,时人皆不齿其为人。当时有传言:“千场万场尿,换得一尚书”。顾可学亦被人称为“炼尿尚书”。

蟋蟀相公

马士英(约1591~1646),字瑶草,贵州贵阳人,明末凤阳总督;南明弘光朝内阁首辅。 1644年春,李自成进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不久,福王朱由崧称帝于南京,以明年为弘光元年。次年,清兵临江,形势十分危急。执掌大权的大学士马士英当此危难之际,每日犹以斗蟋蟀为戏,时人称之为“蟋蟀相公”。无独有偶,皇帝朱由崧也不以国事为重。大敌当前,宫中犹需房中药,令乞丐捕虾蟆以供,灯笼上大书“奉旨捕蟾”,时称“虾蟆天子”。有君臣若此,弘光政权的垮台实在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刘棉花

刘吉(?-?),河北 省博野 县大程委村人,正统 十三年(1448)进士,成化 十一年(1475)成为内阁成员,这人品行和万安 差不多,但还有一点要强于万安--脸皮更厚。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至弘治 五年八月(1487年-1492年)任当朝首辅一职。

明代弹劾成风,言官也喜欢管闲事,刘吉这种人自然成为了言官们的主要攻击对象,可这位仁兄心理承受力好,言官说了什么权当没有听见,所以江湖朋友送他一个雅号“刘棉花”。何意?棉花者,不怕弹也!

这位官至大学士 、内阁首辅 (宰相 )的仁兄,他尸位素餐,精于营私,因此屡遭谏官弹劾。但他靠逢迎皇帝、勾结宦官,排挤打击弹劾他的人,得以在内阁 任职18年。其时曹御史及欧阳旦等一批人,不断弹劾他,但刘吉的官却越做越大,人们奈他不得,这说明了明朝的吏治已经糟透了。当时由于明宪宗 经常不理朝政,所以内阁中另一位叫刘翊的老兄,基本上也是每天混日子。至于下面的六部尚书,每日也是坐在衙门里喝茶聊天,啥事也不干,所以当时人们说内阁三成员(万安、刘吉、刘翊 )是“纸糊三阁老”,说六部 尚书 是“泥塑六尚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