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公务员考录申论模拟题(文化的传承)

编辑:sx_xiexh

2014-09-03

甘肃公务员考录申论模拟题由精品学习网发布,欢迎阅读~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它以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态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事业是文化的积累与积淀,而文化的积累与积淀是永恒的、永无止境的,图书馆、博物馆等积淀的就是人类在过去创造的灿烂文化。

文化是无形的,它具有极强的渗透力。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不再单纯搭台,它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2.近年来,一些发端于农村的传统手工艺在悄悄地发展壮大,这些广泛传于乡间、曾用来养家糊口的手艺正成为一些地方的富民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目前传统手工艺人面临的致富新门路,逐步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

不过记者调研发现,手艺产业要继续壮大,还面临不少困难。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专家认为,在许多地方,农村手工艺等特色文化产业没有被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中,战略上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不利于其科学、快速发展。

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炎认为,我国地 方 民族文化资源繁多,各地宜深入研究可供开发的特色手艺等资源,提出资源利用和转化规划,进而采取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等办法,创建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另外,农村文化企业普遍反映税负沉重。因为许多工艺品所需原材料为自然资源或农林产品,企业向农民采购时无法获得增值税发票,致使交易应缴纳的流转税自然转移到企业身上。工艺品生产过程中,占成本绝大部分的手工费也无法获得增值税发票抵扣。如手工编织一套萧山花边床罩所用针线成本只有大约200元,但人工编织成本费却高达2400元。

记者近日走访各地调研发现,民间手艺人和传承人普遍年龄较大,而年轻人又不愿学习传统技艺,人才匮乏严重。据浙江省统计,当地民族民间手工艺生产的中坚力量,年龄都在55岁以上,40岁至55岁年龄段的高级技术人员出现断层。

“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到城里端盘子,也不愿意在家里当绣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湖南开福湘绣研究所总工艺师江再红说,“我自己的儿女、侄子,都不愿意干这个。学艺要有个过程,  至少两三年才能见效益,刚开始一个月赚几百块钱,很难留住年轻人。”

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专家认为,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人才问题应放在第一.位。当前应强化人才培养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完善专家和行业评估体系,破解人才难题。

当前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如农村文化产品低端同质化现象普遍,品牌意识较弱,40岁以下人员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一项数据表明,专业院校毕业生加入到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不足1%,高级工艺师仍在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不足20%。

在一些地方,“一对一”仍是传统手工艺产品销售的主要方式。丰富销售方式和渠道,搭建统一的销售平台,是广大农村手工艺从业者的呼唤。

记者在以木雕、砖雕、砚雕“三雕”著称的江西省婺源县采访发现,这里虽然作坊、艺人众多,但真正懂市场、会经营的商户很少。一名砖雕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坊,只在路边挂了一块牌子,仅依靠熟人订单等简单的方式销售。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婺源华龙木雕公司董事长俞有桂的企业聚集了当地的能工巧匠,每月订单额300万元至500万元。尽管如此,企业的销售其实只是“靠天吃饭”,由于缺乏经营人才,产品并没有卖出与品质相符的价钱。他期盼能有一个现代化的销售平台,让木雕产品遍销海内外。

3.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挖掘更多的文化资源、培育更多的文化形态成为社会共识,传统手艺的价值需要得到进一步彰显,一部分发端于农村的传统手艺在迅速发展壮大。这些广泛流传于乡间、以前一直被用来养家糊口的手艺,正成为一些地方的富民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南京市六合区冶山镇的六合农民画艺术中心里,来自自云山村的农民画家张国良,带着邻村的两位女画家王金凤和于广华,正挥洒着手里的排笔和水粉颜料,迅速勾勒《牧羊图》《玩花船》等画作的轮廓,忙得不亦乐乎。冶山镇农民画源自民间木刻、剪纸、刺绣、灶头画、中堂画等艺术品种,上世纪70年代基本成型。现在,全镇共有骨干农民画家20多位,能画的则有100多人。他们忙时农耕,闲时作画,既作为增收手段,又陶冶情操。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隐身于民间乡野的多姿多彩的传统手艺,在市场化的浪潮中,正在走出以往的小生产模式,走向产业经营,逐渐形成富有特色的农村文化大产业。与以前手艺产品只由个人和小作坊生产、市场主要在本乡本土不同,现在许多手艺产品已搭上了市场化的快车,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量进入城市市场,甚至走出国门行销世界。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是潍坊风筝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明初开始风筝扎制并发展至今。目前潍坊风筝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成,年销售额达到1o亿元。企业除制作高端传统风筝开拓礼品市场外,还开发了“教学风筝”,即风筝扎制完后,配备二色笔和水彩由消费者自行上色。这种风筝在城市学校和海外市场上受到欢迎,每年仅出口就近50万只。

4.芒团村是云南耿马县孟定镇的一个自然村,这个紧靠中缅边境的傣族村落虽然偏远,但通过特色手艺实现了富民、乐民和安民。记者在芒团村看到,傣族造纸技艺传承人玉勐嘎老人穿着长裙,头上缠着白色头巾,把做好的自棉纸摆放在院子里晾晒。这个村生产的自棉纸,百年不腐,不仅可以用作普洱茶的包装纸和艺术纸,还远销东南亚,成为佛寺抄写佛经的书法纸,玉勐嘎老人一家因此每年增收数万元。

在云南省文化厅的指导下,芒团村发挥傣族自棉纸原产地的优势,成立了文化产业合作社,创办了经济实体,建成了“文化传习所”,对分散的傣族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和提升,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经营。tt没想到,祖先传下来的文化资源成了我们致富的金矿,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滋味了。’’村支书李忠良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在山东,目前已形成18个农村手艺产业特色区域,包括“世界风筝之都”、“中国草柳编工艺品出口基地”、“中国陶瓷琉璃艺术之乡”、“中国草艺品之都”、“中国黑陶之都”等。手艺生产的特点本是“散”,手工艺人、家庭作坊能走到一起,发挥集聚效应,打造支柱产业,各地政府所发挥的引导作用功不可没。

长沙县开福区捞刀河镇沙坪地区是刺绣的重要基地,当地政府统一规划湘绣广场、绣品街,2008年投入45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将湘绣与休闲、旅游业结合,撬动了民间几个亿的投资,形成了很好的集聚效应,带动了4个村3万多人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政府还注入5000万元控股成立湖南沙坪湘绣有限公司,打造出带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潍坊风筝产业的发展,也同当地政府的积极扶持引导密切相关。为促进风筝扎制、木版年画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利用,当地成立了木版年画和潍坊风筝抢救工程领导小组,并依托职业学校办学灵活的特点,设立了年画制作和风筝扎制民间工艺专业,培养人才。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潍坊风筝成为当地的一大产业,具有自主出口权的企业就有7家。5.手艺既是我们这个民族数千年延续不断的造物的文脉,存在于乡土百姓衣食住行日常用度之间,承载人们的审美情感、造物智慧和伦理思想,同时也是现代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作为一种生产文化,手艺与农村有着割不断的联系。现代社会·“手艺农村”的强大文化资源不仅没有凋零萎缩,反而在文化复兴与经济结构调整中迎来新生。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文明古国来说,应该在现代化进程中妥善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在城市化发展中妥善对待农村文化,使千百年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充满活力地延续和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农村手艺的价值特别值得珍视。因为手工艺与书籍文献传承的知识体系相区别,是一种综合了生产、生活、艺术审美的活态文化体系。它既包含手工艺产品制作过程中有关材料、工艺、形态等方面的专门知识,也承载着与之相关的民俗、礼法、伦理道德、审美情趣,以及我们这个民族深层的文化价值观和心理结构,是民族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生态价值。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村、农民、农业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农村发展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农业问题专家都在为一个问题纠结着:一方面,中国需要城市化,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一种必然趋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向城市转移;另一方面,自1989年首次“民工潮’’出现,到2010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已达2.4亿人,片面的“城市化,,流动将造成农村以及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在城市,作为新兴产业工人的农民工没有获得相应的城市居民福利,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也面临局限;在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外流,农村留守人口中妇女、老人、孩子比例较大,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而且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

能否进一步探索劳动力的转化路径,能否在本土也能解决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问题?就地发展以手艺为资源的农村文化产业,是现实的解决方案,不仅有助于促进就业,增收致富,具有突出的民生意义,而且是一个关联着文化、经济与乡土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着力点,以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为驱动,激发传统文化和农民的创造活力,作为生态的、和谐的、幸福的发展范式,实现传统文化和农村社会的新生与重构。

手艺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发展过程中,成为一条延续不断的造物文脉,是农业生产之外满足人们衣食住行需要的重要的生产形式。在今天这种生产形式又有了新的时代内容,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成为一种新的内涵式发展方式,让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不用离乡离土的出门打工,在自己家就业也能体面地获得手艺,也能致富,提高了农民的幸福指数。

6.在河南开封,一系列让老百姓赏心悦目的文化活动正在持续开展。让文化资源不再沉睡,让文化元素活跃起来;依靠文化品牌推动文化旅游发展,让文化产业的引擎转动起来;打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氛围一开封市以文化活动激发文化动力,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了积极主动的“三着棋”。

2012年1至10月,河南开封累计游客接待量3871.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1%,完成年度计划的8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完成年度计划的87.4%。

每年金秋1o月,都是古城开封最美的时候,金菊飘香,美景怡人。今年更是热闹。“中国开封第30届菊花文化节”与“第22届中国厨师节”同期举办,吸引着大批游客赏菊花、逛公园、尝大餐、品夜市,开封成了秋日的旅游胜地。菊花文化节已经成为展示古都开封菊花之美、城市之美和人文之美的一张亮丽名片。菊会期间游客接待量逐年增加,旅游规模不断扩大,菊花成了开封的符号,对开封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年年花相似,岁岁景不同。已连续举办了30年的“菊花花会”悄然更名为“菊花文化节”,越来越多文化元素的融入,更加着力于对产业的培育和打造,反映出开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理念的不断转变和提升。

又是一个好日子。一大早,家住龙亭区游梁祠社区72岁的李大爷准备去欣赏市群众艺术馆送来的专场文艺演出。见到记者前来采访,他高兴地说,“如今俺这生活过得可乐呵啦,从今年农历正月开始,俺天天都有看不完的好戏、听不完的好歌。”李大爷说到“好戏”、“好歌”,指的就是从2012年年初开展的“2012年开封文化周活动”。进入农历正月,开封市开展了以大宋文化年为主题的年俗文化节;年味还没散去,农历二月二,中国(开封)龙文化节又接踵而至;3月份,市民又迎来了中国朱仙镇岳飞文化节、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文化节;进入4月,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盛大开幕;紧接着,中国开封宋词乐舞文化周、书法文化周、赞歌唱给党文化周、中国开封荷花文化节、中国开封包公文化周一个个令人赏心悦目的节会,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演出,让市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好戏连台”。

“从农历正月初一直到年底,在咱家f-i口都有好看的、好听的,俺老百姓是真正体会到啥叫幸福感啦!”一位中年妇女的话,道出了所有在场居民的心声。

自2011年8月开封市确定建设国家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并将其列入市“十二五”规划,在硬件建设方面,通过整修书店街、复建鼓楼等,对现有文化元素进行改造提升,完善市区和景区旅游标识,改善景区环境,使千年古城逐渐呈现出独具开封特色的新气派、新风格。同时,围绕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开封充分发挥市群众艺术馆的作用,组织群众合唱团、京剧票友会、老年摄影协会等社团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古城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了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实力”,为打造文化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开封是“七朝古都”,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古迹名胜资源非常丰富,仅国家4A级以上景区就有7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清明上河园依靠大宋文化元素的支撑,通过将北宋时期各种民间技艺、娱乐节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进景区,对游客产生极大吸引力,游客来源半径越来越广,去年成功进入旅游业亿元俱乐部。自2009年始,这里每年举办的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已经成为中国清明文化的品牌。开封的龙亭、铁塔、开封府、中国翰园、大相国寺等旅游景点,也都根据自身特点,将历史文化故事作为旅游推介亮点,初步树立了各自的品牌。2011年,开封市接待游客量达39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5亿元。

在做好文化旅游业、书画工艺美术业、饮食文化业、休闲娱乐业等8大业态的同时,开封市以文化传承、思路创新、项目带动、品牌创造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做好古代水系的    修复和古城墙保护与修缮工程等20大项目,占地5900亩的汴西湖也正在建设之中。

随着良好文化生态环境的形成,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纷纷签约:2011年举办的第29届开封菊会期间,在开封市市情说明暨项目推介签约仪式上,签约项目59个,投资总额449.1亿元,是历年来总投资额最大、签约大项目数量最多的一次。如今,开封的“菊花台”越搭越大,不仅造福本地老百姓,也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

文化,是开封发展的根之所在;宋文化,是开封最大的文化亮点。开封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目前正倾力将古城墙以内的老城区打造成一座以“两环十二区”为主体的20平方公里的文化产业园区,把开封建成一座宋韵彰显、亲切温润、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魅力之城。

“1000年前,北宋画家张择端以一幅《清明上河图》为后人展现了开封盛世繁华的景象;i000年后的今天,530万开封人民肯定能够立足开封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靠着勤劳的双手重新绘制出一幅新的清明上河图。《国务院关二F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就河南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河南要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就开封而言,如果 能继续开动脑筋,在传承创新、务实推进上再下一番功夫,让文化活动激发文化动力,把文化优势转让为经济发展优势,开封就不愁开不了封!”谈到开封的发展,开封市委书记祁金立信心十足。

三.申论要求

(一)请根据给定资料,指出发展农村手工艺文化产业的意义所在。(15分)

要求:内容全面,条理清晰,250字以内。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2-5”,提出关于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25分)

要求:(1)概括问题简明扼要

(2)建议要全面、具体、有针对性

(3)不超过400字

(三)开封市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其他地方的领导干部将要到开封进行考察。假如你是开封市文化部门的负责人,请根据“给定资料99写一份关于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介绍。(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准确全面;

(2)语言流畅,表述生动,逻辑清楚;

(3)字数在400字以内。

(四)给定资料中谈到的文化产业引发了人们很多的思考和感情,请参考给定资料,以“激活文化做大产业”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观点明确,思路开阔,见解深刻;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有表现力;

(4)800~1200字。

ps: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精品学习网会将最新的甘肃公务员考录申论模拟题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只要您及时关注,一定会有适合您的辅导资料!

标签:申论模拟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