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大学生村官 > 复习交流

当好大学生村官的十一条建议

编辑:sx_zhangwl

2012-11-30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山西村官复习交流:当好大学生村官的十一条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好大学生村官的十一条建议

大学生村官是最近几年出现的热词。2008年中央决定选派10万大学生到农村任村官,新近又有消息说,到2012年大学生村官将增至20万。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是解决大学生就业之策,从长远看,更是为党和政府机关培养干部的重要举措。然而这个事情刚刚过去一年半载,想不到的是,反映大学生村官的影视作品已经如此之多,《目标为零》、《大学生村官》、《青春上路》等,近日又有电视剧《花开的美丽季节》在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说明人们对于大学生到村任职寄予了厚望。

农村是个磨炼人的地方,当年百万知识青年下放农村,尽管出发点不能与今天的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同日而语,但那一代知识青年中的不少人后来成了政治精英,理论精英和商业精英,这无疑与他们在农村接受锻炼分不开。我想说的是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出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如果引导不好,很可能让大学生村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较大落差,不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和培养。那么,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到底能干什么?可以干成什么?我想以一个刚刚卸任的乡镇党委书记的名义,向大学村官们提出如下建议:

1、不可眼高手低。知识可以改变世界,这绝对是真理。有知识的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但大学生不可能做职业村官,就算有也是少数个别,正常情况下大学生在村里任职的时间也就两年,顶多三年,这么短的时间能干点什么呢?可以肯定,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干不成什么大事情。但这并不能说明大学生当村官没有意义,相反,如果大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做力所能及的事,就一定能够锻炼自己,丰富自己。我所担心的是,大学生眼高手低,蹉跎了两年大好时光。

2、耐住平淡无奇。城市日新月异,农村平淡无奇。城市丰富多彩,农村单调枯燥。改造农村、农民、农业的道路会很漫长,不会是一蹴而就。不管大学村官来自城市还是农村,都必须习惯农村平淡的生活,适应农村无奇的环境。耐不住平淡,就会浮躁,就会在自怨自艾中走向平庸。大学生村官有知识,你要用知识的慧眼在无奇中发现新的变化和规律,你要用远大抱负在平淡中激励斗志,你要用传统知识分子的良知去认识农村的每一个人。

3、安排好工作生活。村里的工作没有影视作品中反映的那么紧凑,在村里工作不知道安排自己,日子就会漫长得无边无际,让你懒散成病人。目前村里的工作大致有几类,一类是属于案头上的工作,主要是表册、钱款发放,二类是矛盾纠纷调解,三类是公共事务办理,四类是经济发展,五类是突发性事件处理,包括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公共卫生安全等。这些事都有阶段性,季节性,不是天天有得做,你要懂得安排,什么时间做那些事,心里要有个谱,日子才会过得张弛有度。到村里任职的大学生要开始学会独立生活。村子里不象集镇,没有饮食店,吃饭是个问题。自己做太费事,吃方便面太伤身体,到乡镇政府去吃食堂也不方便,理想的办法就是与与农民一起膳食。按月缴纳伙食费,什么叫熟悉农民生活,不在一个锅里吃饭你能混熟吗?空闲的时候与农民一起下地干活,这样做还能熟悉农事,知道稼穑艰难。

4、用心作农民调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不会有大作为,但肯定会有大出息。未来中国县长、市长、省长甚至更高层次的政治精英肯定会有今天的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刚出校门,不了解农村,不懂农民,不谙农事,正好利用这两年时间作一次农村调查,尤其是农民收入调查。我说农村大多数家庭收入是以每年节约几个铜板叠加的方式增长的,这个结论你信吗?如果不信,你可以用心去调查,然后把你得出的结论画在坐标上,并把你亲自绘制的这条农民收入增长曲线牢记心中,有一天你可以决定农民命运的时候,能够时常想到这条曲线,那就是中国农村之幸,那就是今天大学生到村里任职的价值所在。

5、学会做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任何时候都是基本功,任何层次的干部都用得上,没有这个基本功当什么干部都当不好。对于大学生而言,不管你有多少高见,你必须要有适当的方法让农民接受,否则农民不会理你。我的体会是交十个不同类型的农民朋友,学会与农民谈话的技巧,想办法把农民的心里话掏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懂得农民,你会知道农村发展的艰难,你能体传统农业改造的困难。有了这个过程,你就会得到一些做群众工作的方法。

6、紧扣核心问题。农村工作必须围绕核心展开,否则就会打乱仗。什么是核心?核心就是农民增收。目前农民增收渠道有限。宏观而言,收入渠道包括从业人数及创造财富两个方面,传统增收渠道主要是农业及劳务,这是大多数农民。少数有特长,掌握了管理技术的农民进了城,逐步从农民阶层中分化出来,进入城市市民行业,次一等的则城乡两顾。由于体制和法律的原因,农民很难从农村资源中脱颖出新的增长途径,这是目前绝大多数农民家庭“收入稳、增长慢、过得去、不宽裕”的根源所在。就农业而言,农民管产量,干部管结构,而政策最终目标是让农民获得社会平均收入,这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大学生村官懂得这个道理,就会理性决策,避免误入发展的歧途。

7、把握关键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减少农民的必由之路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流转。转变经营方式是农业的发展关键。这是理论共识。路径没有问题,关键是这段路要走多久。我的体会是,农村土地的流转规范了,就不可能导致农民失地,也不可能导致农民减收,但绝对会导致大批农民失业。农村土地流转求快不得,尤其在农村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仍然处于低水平的情况下,农村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会加剧城乡矛盾,造成社会不稳定。如果说分田是前三十年农村改革的破题之作,那么流转则是后三十年农村改革的进行曲。用三十年时间来完成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个速度不慢。土地流转后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将大量减少,势必给整个社会管理带来很多新问题。如果速度把握不好,很可能导致农村社会贫弱综合症,这种综合症是农民基因,在低收入保障、低文化满足条件下爆发的一种低道德行为方式。我把我多年在农村实践中的思考写下来,目的是给有理论知识、又有干事热情的大学们村官提个醒。

精品学习网 公务员频道

标签:复习交流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