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试题冲刺

编辑:

2015-12-10

近年来因挪用、贪污科研经费而落马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中纪委网站显示,2012年以来,教育部查处了14起国家审计署移送的高校教师挪用、贪污科研经费案件,7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受到党政纪处分。

7.《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国家向科研领域投入的经费逐年增加。“经费跟着项目走”是圈内公开已久的“秘密”。以由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的规定。“基金管理机构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和专家提出的评审意见,决定予以资助的研究项目”。换句话说,申请人科研经费的取得是建立在科研项目通过审批的基础上的。

据了解,纵向科研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是从政府部门(包括政府背景的基金)获得的课题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则是指从企业、社会机构处获得的课题经费,主要是通过承接企业、社会科技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让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所取得的收入和其他科研收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在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中,纵向课题、经费往往具有更大的含金量。比如,有的高校、科研机构评职称,明确要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此外,这种经费来自政府,代表政府对研究人员的某种“肯定”,学者获得课题,不仅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学校的办学业绩。

选哪种项目申报也是有学问的。北京某高校一位不愿具名的J教授透露,高校教师申请经费的指向性比较明确,都比较偏爱于优先申请纵向经费。但纵向经费因有成熟的预算管理,将劳务开支压得比较低,横向经费因此也并非一无是处,其价值往往在于“能搞到一笔钱”。

“项目能不能通过,其实在申请的时候我们心里也差不多有数。经费批下来以后,怎么花也是个问题。通常批到的经费在项目结题时都有结余,很少有人会把剩余经费交回,因为如果剩余经费超过一定比例,会影响以后的资助额度。”J教授如是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俞教授曾谈道:“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在项目立项时.一些环节设置过于死板,太过强调预算执行力,也使科研人员在每年特定的时间中突击花钱。用虚假发票或虚构科研活动来报销未实际产生的科研经费,套取国家和集体财产。”俞教授认为,目前课题经费可以支出的项目不够开放,出国学术访问或参加国外学术会议的费用、从国外购买图书资料的费用等不能从课题费中支出,促使一些科研人员违规虚假报销课题费。

同时,他认为,科研人员在工作中的智力和体力付出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在项目经费中还不能提取相应的酬劳,让一些人打上了科研经费的主意。

中科院化学所博士张某说:“每个人每月发的劳务费是有上限规定的,实际帮老师做课题的同学一般是三四个人。为了拿到更多的劳务费,我们会要来师弟师妹的银行卡号报给学校,把劳务费打到他们的卡里,然后取出来再交给老师。”

虚假报销课题费的关键是发票,发票从何而来?张某说:“有时候在买实验器材、复印资料的时候,开面额高于实际金额的发票,只要给卖家把税点的钱出了就行,他们也愿意。对于实在开不了发票的事项,就只能买发票了。”实践中,“找发票报销套经费”是通常路径,也有一些项目负责人“偷梁换柱搞经费”。

J教授透露:“一些既有横向课题又有纵向课题的老师,他们会利用这种优势‘偷梁换柱’,比如在纵向课题中编制虚假合同报销横向课题的设备购买费用,在横向课题中列支纵向课题的劳务费。”

8.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活动规模不断扩大,科研成果产出量及占全国科研产出的比重显著上升。然而.不同类型高校科研活动中的同质化问题开始逐步显现。由于不同类型高校在学生资源、研究积累、科研资源优势等方面各有特色,在开展科研活动时应当准确定位,有所侧重。以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然而,目前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高校在科研模式上表现出明显的趋同化、一致化的发展趋势,导致高校失去自己的特色,难以发挥自身优势。

自1999年以来的全国高校大扩招带动了大批高校升格。学校升格可以获得更好的学生资源、更多的财政拨款,对各高校都具有很大吸引力。因此,很多高校都将自己的发展定位为向高一层次攀升。同时,我国现有高校发展模式是逐级升格:从高职到专科再到本科,从申请硕士点到申请博士点.最终目标都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社会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早已不是停留于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知识。而是转向要求他们具有基于创新力的知识应用能力。与普通大学相比。应用技术大学更重视专业实践导向的知识和技能,科研活动更加注重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具有单独的体系和发展路径。

在目前单一路径的高校升格模式下,向研究型大学升格成了各院校共同的追求,往往导致高校放弃自身特点。在办学模式、科研模式上盲目攀比。这种逐级升格思维主导下的办学理念必然导致办学模式逐级传导,从而造成不同学校间的同质化发展。

标签:申论模拟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