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资讯

苏教版高一语文下册最后的常春藤叶知识点及练习题

2019-02-26

本篇文章为同学们整理了苏教版高一语文下册最后的常春藤叶知识点及练习题,文章中包括:《最后的常春藤叶》主要内容、作者简介、《最后的常青藤叶》的主题、《最后的常春藤叶》选材及练习题,下面就一起来学习吧。

《最后的常春藤叶》主要内容:

贫穷的画家苏和复西的邻居贝尔门是一个画了一辈子画却还没名气的画家。不久,复西得了严重的肺炎,而且病情越来越重。她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最后一片藤叶上,以为藤叶落下之时,就是她生命结束之时。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尽管屋外的风刮得那样厉害,而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经枯萎发黄,但它仍然长在高高的藤枝上。奇迹出现了,复西没有死。原来是一直默默无闻的老画家贝尔门,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画上最后一片藤叶,身体本来就差的贝尔门着了凉,染上了肺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完成了他已等待二十五年的杰作。

作者简介:

欧·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

1862年9月11日,欧·亨利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曾当过银行职员、药剂师等。1896年2月,欧·亨利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1898年再次入狱,期间开始发表作品。1902年,欧·亨利移居纽约,成为职业作家。1910年6月5日,欧·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国纽约去世。欧·亨利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最后的常青藤叶》的主题是“反映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那些生活在底层落魄的“小人物”虽然自己挣扎在艰难的求生环境里,却能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并做出难能可贵的牺牲。”

《最后的常春藤叶》选材的精妙之处在于“以小见大”、“悬念到最后才揭开(即“豹尾”)”,另外作品中歌颂的人物——老画家贝尔曼一直是用曲笔、明贬实褒的手法进行描写,而让苏艾与琼珊两人处于前台,通过她们的对话与言行引导故事情节的发展。

练习题:

《最后的常春藤叶》

一、基础演练

1. 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数落(shǔ) 挪动(nuó) 蔓菁(jīng) 气喘吁吁(xū)

B. 砖砌(qì) 咆哮(xiào) 怒号(háo) 散落(sǎn)

C. 昵称(nì) 窗槛(kǎn) 颤抖(zhàn) 瞥见(piē)

D. 瞅见(chǒu) 唠叨(láo) 殡仪馆(bìn) 闲逛(guòng)

2. 下列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

A. 淘气 出殡 神秘 漫漫长夜

B. 篷松 奈烦 昂首阔步 一愁莫展

C. 砖砌 苔藓 静侯 蛮不在乎

D. 寂寞 扯蛋 头昏眼花 莫名其妙

3. 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男人?”苏艾像吹小口琴似的哼了声说,“难道男人值得——别说啦,不,大夫,根本没有那种事。”

B. “十二,”她说,过了一会又说“十一”,接着是“十”、“九”,再接着是几乎连在—起的“八”和“七”。

C. “我要呆在这儿,和你在一起。”苏艾说:“而且我不喜欢你老盯着那些藤叶。”

D. 大夫今天早晨告诉我,你很快康复的机会是——让我想想,他是怎么说的——他说你好的希望是十比一!

4. 选出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

A. 苏艾正在画插图,忽然听到一个虚弱的声音重复了好几遍。

B.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火黯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

C. “她会把死和藤叶联系在一起?笑话。”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D. 她非常担心,惟恐那个虚弱得像是枯叶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系,真会撒手去世中。

5. 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下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难以琢磨。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B. 3年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如今却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我国第一大学 府,真是不堪设想。

C. 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享其成,就让我们勤勉奋斗。

D. 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的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二、创新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

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

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

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

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

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

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

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

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史铁生著《爱情问题》,江苏文艺出版杜1995年版)

1. 本文开头极力描写“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其作用是什么?请你用简

练的语言概括“母亲”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

2. (1)文中作者两次写到母亲要陪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

(2)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之所以以《秋天的怀念》为题,一是因为:文中描写的故事发生在秋天,二是因为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而“我”则是在秋天获得了“新生”。

B. 文中第1段写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第3段又写到“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这两个细节都主要是为了表现母亲对儿子内心痛苦的体谅。

C. 文章第2段和第5段两次写到了“我”对母亲病情的不了解,字里行间隐含着一种深深的自责,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面对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的母亲的伟大。

D. 文章第3段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一细节,表现出母亲时时刻刻关注着儿子的情绪变化,一个“挡”字,突出了对儿子的拳拳爱心。

E. 文章第6段写母亲临终前,“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强调两个“艰难”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母亲一生不幸的深深同情。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