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学习 > 高中生物实验

探索高中生物学实验题的研究性学习

编辑:sx_zhaodan

2014-05-28

探索高中生物学实验题的研究性学习

【摘要】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带来探索高中生物学实验题的研究性学习,希望大家喜欢下文!

研究性学习(project learning)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教育部门将研究性学习列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顺应了这种发展的趋势。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乃至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载体,已成为许多学校及教师关注、研究的对象。

从本质上讲,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为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大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基于上述考虑,生物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可在二个层面上展开。

1.立足课堂,将课堂教学转变成学生自主探索过程。

由于课时的限制,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不可能将生物学问题作为唯一研究对象,因此,我们应立足于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转变成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主要教学途径,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课题研究、就是搞课外活动,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其实任何课堂教学都带有研究的成分,教师应转变观念,深入钻研教材,匠心独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学生一起畅游于知识长河,去经历前人探索知识的艰难历程。

1.1 展示知识发生过程,让学生追寻科学研究本身的轨迹,体验科学家如何进行研究,从而自己构建知识体系。

例1: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内容,课本从学生初中所学内容入手,简略介绍了光合作用的研究过程,再转入内容教学。我则加以补充:从1648年,荷兰内科医生赫尔蒙特的实验入手,介绍他只用雨水浇灌柳树,5年后柳树增重不少,土壤仅减轻2英两。他据此认为柳树重量的增加,主要来自水。1772年普里斯特利利用小鼠、绿色植物、蜡烛和密闭容器证明了植物能释放氧气。1778年豪斯进一步证明,上述情况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照下才有可能。1782年瑞士的一位牧师塞尼比尔发现植物的碳来自大气中CO2,于是他武断地推测CO2吸收后被分解,碳进入植物的有机物中,而氧被释放。美国微生物学家范尼尔通过研究紫硫细菌的光合作用,发现紫硫细菌利用H2S和CO2不生成氧,而是硫,他间接推导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于水而非CO2。1941年,美国科学家鲁宾用含0.85%18O2的水作原料,发现释放出的氧气中18O2比例也为0.85%而非普遍水中的0.20%。这就直接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而非CO2。这段科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知识的来龙去脉,经历人类探索光合作用的漫长过程。结果证明补充这些知识非但不增加学生负担,反而使学生兴趣陡增,理解深刻,享受了研究的快乐,相关知识点掌握得也非常牢固。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学习,它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应形势,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辐合性思维,以提高他们思维的品质。

例2:在总复习阶段,我提出一个研究性问题,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这道题目没有标准答案,给学生思维提供了驰骋的空间,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去研究,想象能力和潜能极大发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归纳出如下方面:从内因看可改良品种,改良品种可以用到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从外因看可以改善光照,水分,土壤,温度,矿物质等,每一项内容又可以具体展开,学生思考的内容是发散的,但思考的方向却又是辐合的,它指向于提高农作物产量这个中心,在此过程中,发散思维强调学生去主动寻找问题“一解”之外的答案,强调思维活动的灵活和知识的迁移,辐合思维强调学生找到对问题的“正确答案”,强调思维活动的记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

1.2 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结论的研究过程,某些结论的得出缺乏思辩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进入研究之门,就要暴露思维的过程。

例3:DDT选择果蝇耐药性实验。在学习达尔文进化论时,许多学生无法理解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增强仅起选择的作用。我先抛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增强仅起选择的作用?再介绍如下经典实验:饲养果蝇,每只瓶中只放一雌一雄,繁育一个同父同母的家系,如此繁育几十个家系。第一家系,即同父同母的兄弟姊妹,都分成两半,分养两只瓶,。一只瓶中放一片有DDT的玻璃片,另一只瓶中不放玻璃片。如果某一家系,在放玻璃片的那一半中死亡率大,这整个家系(两只瓶)全部淘汰不要;如果某一家系中,放玻璃片的一半死亡率低,那就把未放玻璃片的一半留下作种,仍旧放一雌一雄交配,分别繁育几十个家系。如此一代一代,每代每个家系都分成两半,一半用药剂处理,以测定其抵抗力,这一半家系抵抗力测定的结果作为未受药剂处理那另一半选留的根据。如此一代代选择,十多代后,也能选出抵抗力比原来品系增加几百倍的家系。实验最后,我再设置二个问题:果蝇抗药性从何而来?DDT起何作用?学生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他们热烈地讨论起来,最后得出结论:果蝇抗药性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突变是不定向的,DDT起了选择作用,选择是定向的,DDT选择了产生抗DDT基因突变的果蝇,这种突变逐代积累,便使果蝇抗药性大幅度提高。可以说好的问题营造了研究的氛围,制造了思维的机会,只要教师做有心人,课堂就能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室。

2.积极开拓,确定专题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