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一语文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种树郭橐驼传》说课稿范例

编辑:sx_yanxf

2016-05-12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高一语文种树郭橐驼传说课稿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由我来跟大家说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

学生通过必修和本册第四、五两个单元的学习,知道了古代散文创作的基本特点,但散文最为珍贵的在于它的不拘一格。因为“不拘一格”,才有了散文的生动和丰富。同时,学生是带着期待的心来学习选修课的,希望通过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学样式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所以,如果我们只是按照必修那样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字词的疏通和内容的理解上,不仅学生学得索然无味,也使选修失去了意义。但并不是说,就此可以抛弃对字词的累积,在选修课程里文言字词的累积应该是对必修中所学的字词知识的延伸。

散文和其他的艺术作品一样,如果不能给人以鲜活的感受和某种情感上的打动,就很容易让人厌倦。我们这个单元关注的就是散文“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本单元所选散文形式自由活泼,内容贴近生活,富于情趣。因为内容的丰富多样所以形式也丰富多样。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要能体会到文学作品“不以辞害意”的特点,也就是说,只要意趣真了,形式是不拘的。

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设定为1. 归纳、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特殊句式。2.认识寓言性的人物传记这样的古代散文,体会这种文章的特征和写法。

对于文言字词的疏通,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就着课下注释来独立完成或通过小组内互助完成,但要注意做一些归纳,来完善对文言文的系统学习。比如词类活用,实词与虚词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知识的归纳。

疏通了字词,对内容的理解就不难了。从内容上看,这篇散文是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照样使民不聊生。但我们要关注的是,作者怎样塑造了这一独特的人物形象,给一代代的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且怎样通过这个人物的塑造达到讽谏的目的。

首先,通过对文章的初步阅读和对诗人所生活的中唐时期历史背景的联想,我们可以大致推知文章写作时间以及写作背景——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百姓急需休养生息以恢复元气,而封建统治者借行政命令瞎指挥,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为名,百姓既要送往迎来,应酬官吏;又不得不劳神伤财以应付统治者摊派的任务,使百姓增加财物负担和精神痛苦。因而,柳宗元写这篇文章是有针对性的,题目虽称为“传”,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它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文章以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规劝统治者为政不可扰民,顺应自然,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是介绍传记主人公郭橐驼的姓名、形象特征,以及籍贯、职业和技术特长。这像是传记类文章必有的一段介绍,但这段介绍看似闲笔,实则生动有趣,一开始就给文章带来了无限的光彩色泽。这里面要注意两点:一、从对郭橐驼的外貌描写“隆然伏行”和他高超的技艺“无不活,且硕茂”,我们不难联想到在《庄子》书中所描绘的许多人物,有的畸形残疾,有的则具有特异技能。柳宗元写这篇传记,把这两种特点都集中在郭橐驼一人身上,他既残疾,又精于种树。这就使郭橐驼这个人物具有了传奇的色彩。二、橐驼即骆驼,人们称这位主人公为橐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性质。但主人公不但不以为忤,反欣然接受“名我固当”并“舍其名,亦自谓‘橐驼’”。柳宗元在这里不着痕迹地写出了这位自食其力的主人公善良、豁达的性格同时也体现了他顺乎自然的思想。

写他种树技艺高超。作者先说橐驼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再说他身手不凡。欢迎他的人,作者举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一是种树为了观赏游玩的,一是种树为了卖果的。这两种需求所种之树是大不相同的,因而暗示出橐驼技术的全面。说他身手不凡,点出了两个方面。一是他种的树不怕“移徙”,有“树挪活”的神奇;二是他种的树具有全优的品质,枝繁叶茂,早熟多果。最后,用“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点染一笔,更增加了玄妙气氛。

到这里,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呼之欲出。面对好奇的询问,橐驼化神奇为平易,用谦和的语气娓娓道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是总括种树经验,也暗含了全文的寓意。先谈“木之性”,从理论上进行说明;次谈自己的种植方法,从实践上进行总结。然后插入议论,强调了顺其自然的观点。接着,又从反面申述,批评“他植者”违反树木天性的做法,特别指出顾虑重重、过于用心的危害。最后,以“吾又何能为哉”作为感叹,在自谦中再次表明“种植之术”并不高深。

第四、五自然段是正面揭出主旨,实为整篇散文的“精神命脉”。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管理者不明白百姓所需,不善“养人”,“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遥相呼应。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有言有行。写到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百姓劳作,一连用了两个“尔”,五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刻画得细致入微。于是就把旦暮而来的官吏打入“他植者”的行列。这样,前面批评种树人“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等这些话,自然也可以“移植”到这些扰民的官吏身上。作者最后以“问者”的身份写“问养树,得养人术”的欣喜。结语“传其事以为官戒”,实际上表明了作者作此传的真正意图是希望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也间杂着幽默的成分。柳宗元这篇人物传记,也是这样,它不是板着脸的严肃的劝诫,而采取婉约多讽的寓言的方式,使散文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的同时,还在艺术表现上富有创造性。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在朴实简单的类比中,揭示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其中的一些话语,比如说,“理,非吾业也”,“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婉转而幽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其次,《种树郭橐驼传》作为一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它既体现了史传的特点又蕴含了文学的情趣。从传记的角度看,它确有对真人真事的描写,但在此基础上又进行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它在继承《史记》、《汉书》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创新。从寓言的角度来看,它不似之前的寓言往往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它是以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出现的,柳宗元创造性地继承了前人的成就,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文学作品,也为散文创作找到了一种生动活泼、有生命力的创作形式。

最后,这篇散文还可贵在“唯陈言之务去”,简洁生动。在一篇文章中,简洁和生动是不容易共存的。这篇散文,就写得既简洁又生动。简洁体现了史传的特点,生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如第一段介绍人物,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又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写出了人物的性格。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凡响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在短短几句话中,这种史笔和文辞的完美结合,就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上文为大家推荐的高一语文种树郭橐驼传说课稿范例,大家仔细阅读了吗?祝大家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人教版高一语文《阿房宫赋》说课稿范例  

高一下学期语文说课稿怎么写之种树郭橐驼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