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计划

编辑:sx_haody

2017-10-16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以下是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计划,供参考!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三民主义的主要实践活动及其结果、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三民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通过对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实践及结果分析,进一步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阶级、时代局限性;理解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必要性和由此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从介绍孙中山开始引入新课。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姓孙,名文,字德明,后改逸仙 ,号日新,曾用名:中山樵。

1894年投身民主革命,创办兴中会等革命团体,1895年领导广州起义;1905年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为捍卫共和制度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等;1924年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78-79,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三民主义的提出”

A:(1)请从政治、经济、思想及渊源、革命派、国际环境等因素概括20世纪初“三民主义”产生已具备哪些历史条件?

政治: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临被列强瓜分境地,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思想:受林肯“民有、民享、民治”思想的影响。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背景:维新变法失败,暴露出清政府的顽固腐化,大失民心,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改良道路行不通;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走狗,推翻满清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就成为先进中国人的选择;

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上台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A:(2)三民主义有哪些基本内容?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请注意阅读“学思之窗”、图片资料等综合思考)

【5组学生板演预测】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三民主义内涵的理解

1.民族主义是革命党人的战斗旗帜。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外邦逼之”和“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的基本原因。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民族的矛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非革命无以救垂亡”,为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厄运,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民族革命由此发端。

2.民权主义是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因而,决非“平等的国民所堪受”;必须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结束“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的严重状态。与这种“国体”变革相适应,关于新政体的擘划也成了民权主义的重要内容,民主革命由此肇源。

3.民生主义是中国的近代化纲领。孙中山把民生主义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方面。 “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促进“社会发达”。在资本问题上,孙中山确认“实业主义为中国所必须”,他把发展社会经济的途径归结为“节制资本”和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即将“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的“大实业”(如铁路、电气和水利等)“皆归国有”,以“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又得以“合全国之资力” ,从而不断发展经济,力求改善民生。

【合作探究1】三民主义各内容之间有何联系?请你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民主革命的任务谈谈你对三民主义的看法。

【4组学生板演预测】联系:民族主义是民权的前提条件,民权主义是实现民生的保障,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核心:民权。

看法: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但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群众基础薄弱。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2.阅读教材第二目“三民主义的实践”

A:(1)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了哪些革命实践?结果怎样?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请注意结合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考)?

【3组学生板演预测】实践:辛亥革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建立;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结果:失败,说明: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3.阅读教材第三目“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A:(1)请简述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请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考)。

【2组学生板演预测】实践上: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的失败如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理论上:旧三民主义存在弊端,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新的革命形势发展要求: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中国民众要求;苏联与中共帮助;孙中山对革命历程的反省。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与三民主义相比有什么不同?

【1组学生板演预测】新发展: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国内各民族平等;人权一般平民所共有;照顾工农利益。三大政策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新三民主义的理解:

1.新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反对帝国主义及与其勾结的军阀;“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同时主张推翻满清王朝,救亡图存;实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新民权主义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军阀、官僚的暴戾恣肆,并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制度作了某些批判。它反对封建专制,主张“主权在民”,人民享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以主人身份管理政府;同时,它主张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以防止欧美实民主制度的流弊。

3.新民生主义强调了“耕者有其田”的观点,主张平均地权,土地国有,“耕者有其田”;进一步阐发了“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的思想,强调“节制资本”和“国家社会主义”(或称集产社会主义),大力发展实业,使国家富强。

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了新的历史特点,成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和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A:(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1组学生板演预测】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运动爆发;保证中国民主革命继续向前发展。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一、新旧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真实性争议:

1.争议由来: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指毛泽东在鲍罗廷“联俄、联共、联农工”(三大政策)基础下的再进化,毛泽东宣称:“孙中山于1924年1月的广州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区分了三民主义的两个历史时代,新时期革命的三民主义,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1],也是国共合作的重要依据。蒋中正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驳斥中共将三民主义划分为新旧之举。近代学界认为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并非出自孙中山之手,这些都只是苏联、共产党人片面的自我诠释,不符史实。

2.历史背景:当时孙文的革命活动未能得到类似过往的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又刚发生陈炯明事变,急需外界支持。同时俄罗斯在发生共产主义革命后,在国际上遭到孤立。新生的苏联政府正寻找外交突破口。在中国,吴佩孚、张作霖、陈炯明等拒绝与苏联合作,苏联就找到了孙文。于是孙文很快得与苏联达成合作协议。苏联提出孙文需接受中国共产党,孙文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加上觉得可以控制局面,就同意此原则。

“三大政策”最早是由鲍罗廷所提出,随后中共中央特别会议奉令结合联俄、联共、农工定为三大政策。1927年3月武汉三中全会中,鲍罗廷与中共发动倒蒋,以“提高党权,权力集中于党”为由,在蒋中正北伐途中剥夺蒋主席职务,降其为普通委员。

3.毛泽东关于新三主义的论述:1940年1月29日毛泽东所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这种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必须是联俄的三民主义;如果没有联俄政策,那就必然是联帝政策。如不联共,就要反共。不要农工政策,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也就是准备自己失败”[2]。毛泽东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据,中国革命时期的领导势力必将由民族资产阶级(中国国民党)移转到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的手里。1940年2月15日,毛泽东在延安的“中国文化”创刊号也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强调中共才是孙中山国民革命的正统。

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满族与满清王朝对汉人的统治;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民权主义方面,过去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方面,过去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4.中国相关书籍的说法:现今中国书籍多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所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做为中国主旋律。如廖盖隆:“1924年,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帮助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在广州召集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第一次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订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实现国共两党及各界人民的统一战线”[3]。

郝梦笔、段浩然:“国民党一大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大会确定的政策统称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4]。

胡绳:“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5]。

何干之:“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这就是以三大政策为基础的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6]。

杜魏华:“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和苏联顾问参与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7]。

盖军:“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就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8]。

尚明轩:“这次全国大会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了与国民党右派份子辩论和斗争,确定了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9]。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有关中国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0]。

吴剑杰:“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也是新三民主义在当时历史阶段的政策体现”[11]。

5.真实性争议:中国国民党方面则始终坚决否认曾有“新三民主义”这个概念存在过,在现今可以查阅到的国民党方面保存的所有文件里也找不到关于新三民主义的记载。而只有在共产党方面保存的历史文件里能找到这个新主义的踪迹。因此,他们认为所谓“新三民主义”是共产党方面杜撰出来的。孙中山病逝前关于三民主义的演说也未有提及新三民主义。[12]

中国共产党对此解释为:1924年1月,孙中山接受共产党人的建议,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解释,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此,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又被中国共产党人称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意识形态之一。

李云汉:因三民主义里未强调阶级属性而否定其价值,共产党企图以三大政策的口号来取代三民主义,此乃鲍罗廷以三大政策来欺骗国民党人的背景[13]。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