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人民版高二上学期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计划模板:第二单元

编辑:

2016-09-21

(二)伟大的诗人屈原

1、创楚辞

2、主要作品:

①政治抒情长诗《离骚》:文学史上常以“风”(《诗经》)、“骚”或“诗”、“骚”并称;“骚”与“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②组诗《九歌》、《九章》、《天问》等

3、政治抱负:①对内:追求“美政”:即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②对外:力图实现联齐抗秦,进而统一中国

(三)诸子散文:

二、两汉:汉赋的风采

1.赋的艺术特点: 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2.西汉时期的赋

(1)西汉早期: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等,都借物抒怀,意境深沉;枚乘的《七发》,开汉武帝时代长篇赋之先河。

(2)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

①艺术特征:气势恢弘、词藻华美,反映了当时文人气度的宏阔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鲁多彩。

②主要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

(3)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扬雄。

3.东汉时期的赋

(1)主要赋作家:班固、张衡。

(2)风格变化:东汉后期长篇赋渐少,各种抒情写物的短篇赋兴起,从而摆脱了长篇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三:唐诗:李杜诗篇万口传

(一)唐诗繁荣的原因

1、政治: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物质基础

2、文化政策: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3、科举制度的实行,“以诗取仕”的推动

4、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二)主要代表人物:

1.“诗仙”李白

(1)风格特点及原因:

①“诗仙”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风狂放炽烈,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

②他所抒发的“行路难”、“多歧路”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唐代社会崇尚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时代风气有关;

③其歌咏祖国的壮美山水,名篇名句迭出,这与当时文人学士漫游天下的风气有关。

(2)代表作:主要有《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月下羞酌》、《静夜思》等

2.“诗圣”杜甫

(1)风格特点:①诗风具有凝重与沉郁,充满忧患意识和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等特点;

②同时还具相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特点。

(2) 原因: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

(3)代表作:《三吏》《三别》《秋兴八首》、《登高》;五律《春望》、《月夜》等。

四、宋代:词苑

(1)产生: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唐朝在民间已产生,宋朝辉煌

宋代著名词人:

词  人     艺  术  成  就     名  篇  名  句

柳永

以切身的感受、市井风光、清浅的语言乃至口语人词,用白描的笔法与文人的意趣,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是婉约派的代表。诗作在民间流传最广

《雨霖铃》“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苏轼

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使词表达的内容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开拓了词的境界。其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 两宋之际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其作品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辛弃疾 其以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豪放派的集大成者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宋词兴盛的原因

① 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 阶级关系: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③ 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 ◆诗、词、曲的关系)

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则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则可庄可谐,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五、元曲与市民社会

1.散曲

(1)兴起: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它包括篇幅短小的小令和套数(套曲、散套或大令)两种主要形式。

(2)特点:

①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

②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

(3)影响: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