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编辑:sx_wuqb

2013-12-09

好多老师又要忙着为同学们写教案、备课。教案的制作需要清晰地思路,条理的章程,精品学习网编辑了高一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欢迎老师们参考借鉴!

1.分封制的内容:西周周武王将子弟、功臣及前朝旧贵族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2.诸侯的主要成分:周王室成员、功臣和先朝旧贵族

3.诸侯的权利:世袭统治权

4.诸侯的义务:定期朝贡、拱卫王室、提供军赋和力役

5.分封制的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重要依据之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和保障,它们共同构成西周政权的基础.二者密切联系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的统治.

制 1.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西周政治制

度的特点 1.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商(铜鼎和甲骨文)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

4. 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夏400多年、商600多年、周800多年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成 皇

度 1.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皇帝的地位及权力: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3.皇帝制度建立的影响:皇帝制度的建立使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中央

机构 1.三公九卿制度(了解九卿)

2.三公的职责: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郡 县 制 1.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2.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3.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1.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

2. 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3.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

4. 有利于国家统一决策,提高行政效率。

消极:1. 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秦末农民起义)

2. 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

3. 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

变 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1.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增强,割据一方,开始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2.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3.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采取了建立中朝、设置刺史和颁布"推恩令"等措施,最终解决了地方分裂势力。

唐朝三省六部制 1.三省名称、职责、运作顺序:

中书省(草拟文件)-门下省(审批文件)-尚书省(执行)[三省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2.六部名称与职责:礼部(主管礼仪)、吏部(主管官吏)、

户部(主管户口)、工部(主管工程)、兵部(主管军事)、刑部(主管刑法)

元朝行省制度 1.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即陕西、甘肃、辽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省。此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2.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①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权力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无中央诏旨,行政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行省制度的意义:行省的设置,有利于中央极权,特别对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1.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 史实:①汉武帝设"中朝",削弱了丞相权力。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 ③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

2.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特点: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 史实: 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②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高一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不是很有意义呢?各位同学和老师在阅读的同时也要注意开拓思维,注重积累,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精品学习网伴你成长!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