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三地理教案

湘教版高三地理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案设计(选修六)

编辑:sx_yanxf

2016-10-09

对于高中同学,每天学习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知识就需要不断地归纳总结,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总结了高三地理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案设计,一定要仔细阅读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以土地资源为例,认识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理解可再生资源的主要特征。

2.了解中外防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经验,知道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

3.了解我国在保证耕地持续供应中进行的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方面成功的经验。

4.学会独立或合作查阅、收集土地资源地理信息,开展社会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信息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社会调查并观察、收集人类对土地资源等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2.讨论、交流所在地政府对防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保护土地资源、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的措施和成功的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对可再生资源利用、保护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关心我国土地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保护问题,关注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增强对可再生资源利用时应采取保护的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学媒体与教具]课本插图以及网络资源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通过对石油、煤炭利用与保护的学习探究,进一步理解了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利用中存在的资源问题,认识了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对的措施。今天,我们将以土地资源为例,学习讨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

【投影】中国植树节的节徽

请大家一起来观察和分析一下它的含义。

【师生共同分析】1.树形:(1)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2)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申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2.文字:表示每年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

【承转提问】中国植树节的节徽表明了我国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大家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全民动员,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森林具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作用,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

【板书】一、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实践活动】1.很多国家有自己的植树节,请查找3个以上国家的植树节日期。

2.我国的植树节从何时开始?

3. 参加一次由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植树活动。

【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略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设立植树节?设立植树节的意义是什么?

【讲述】植树节,是各国为了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世界上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l872年4月10日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据联合国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如英国为1 1月6日、泰国为9月24日、澳大利亚为5月的第一个星期五。中国有过3次植树节改革,第一次是辛亥革命后,于民国四年(1915年)确立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第二次是民国十九年,确定每年的3月12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周年植树日”。我国现在以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是1979年2月经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定的。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