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三地理教案

高中三年级地理教案:中国地理海岸及海域专项复习

编辑:

2015-08-28

(一)生物资源

1、鱼类资源

(1)鱼种的分布规律:

黄海、渤海区的鱼类约29种,主要经济鱼类约50种,有小黄鱼、带鱼、马统鱼、娼鱼及少数底层鱼类,如大黄鱼、海鳗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素称“中国的家鱼”,也称我国四大经济鱼种。

东海大陆架鱼区的鱼类有727种,外海有346种,重要的鱼类有大黄鱼、带鱼、海鳗、鲸鱼等。东海区经济鱼类可以生活在40——80米处的沿岸水及以外的暖流水系。

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的鱼类有 1064种,其中经济鱼类有 125种。南海大陆坡海域的鱼类有200多种,南海诸岛海域的鱼类有520多种。

从鱼种上看,从北往南逐渐增多,但在数量上则以东海最多。

2、虾蟹资源

我国近海海域的虾类很多,对虾是中国近海的特产,每年冬季在黄海南部越冬,初春成群向北作生殖洄游。渤海的对虾,黄海北部的鹰爪虾,南海和东海的龙虾等产量都很大。

3、主要渔场

我国海域共有70多个渔场。

4、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1)渔业捕捞过度,海水养殖管理不善。

我国近海海域的传统鱼类资源因捕捞过度而处于衰退状态。一些优质经济鱼类如黄鱼J黄鱼、带鱼、蝶鱼等,出现严重衰退现象。近年来这些优质经济鱼类的幼鱼也被大量捕捞,使已经几近枯竭的经济鱼类资源更加难以恢复。

(2)海洋环境污染,珍稀海洋生物濒危

(3)围垦、水利、海洋工程的不良影响。

(二)海水化学资源

黑潮暖流带来的高温高盐的水,使我国近海含有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为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事业提供了条件。其中产量最大的是盐,我国海盐生产已有几千年历史,产量居世界首位。晒盐后的苦卤,从中可提取多种化学产品,投资少,效益高。

海水提铀及重水。

海水综合利用与海水淡化相结合,据计算,一个供100万人口生活和工业用水的淡化厂利用淡化后的浓缩海水,每年可提取食盐6400万吨,金属镁240万吨,钾68万吨,溴1.2吨。这是利用海水资源的新途径。

(三)海洋能资源

1、潮汐能:

海洋潮汐孕含着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包括两种:由潮汐的垂直升降运动所含的势能和由潮流的水平运动所含的动能,统称为潮汐能。

我国近海的海洋能资源储量相当丰富。海洋动力资源包括潮汐、波浪和海水热能等。中国近海因岸线曲折多湾、潮差较大,据估算,大陆沿岸的潮汐能约 1.1亿千瓦,居世界第四位,将近90%集中在缺煤的浙、闽两省。

2、波浪能:

东海和南海水域辽阔,风向稳定,有利于海浪的形成,多大浪大涌,而以涌为多。黄海、渤海海浪的形成受到区域的限制,以风浪为主。

据估算,大陆沿岸的波浪能为1.7亿千瓦。

3、温差能

海洋热能是海洋表层和深层水温的温差所具有的能量。在低纬度海洋中,主要是利用海水表层温度与深层水温的温差进行发电。我国海洋温差能资源蕴藏量大,海洋水热能约1.2亿千瓦。

4、盐差能

河口淡水与海水盐度差能约1.5亿千瓦。

(四)海底矿产资源

经调查,我国近海海域共发现18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其中近海大陆架上已发现的含油气沉积盆地 9个,深海区已发现的含油气沉积盆地9个。

渤海油气盆地。面积约8万km2,是大港、胜利、辽河油田的向海延伸部分。

南黄海油气盆地

东海油气盆地

珠江口海油气盆地

莺歌海油气盆地

北部湾油气盆地

7.台湾浅滩盆地。

8.深海区含油气盆地。

从上所述,我国海洋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在地理分布上又有利于经济建设。我国煤炭资源大多在北方,水力资源大多在西南,缺少陆地能源的东南沿海地区,恰好有近海石油和海洋能,沿海地区工农业比较发达,能源消耗量大,可以得到海洋能的弥补。

(五)海洋空间资源

1.围海造田。

我国围海造田的历史比荷兰早 1000多年,但大规模的围海造田是从  20世纪  50年代开始的。目前可供围海的滩涂约有100万平方公顷。围海造田应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协调与水产养殖、交通运输、旅游以及生态环境的关系。

2.石油平台。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在海上建立了“石油城”。我国海上石油生产主要是用固定式石油平台。此外还建有海上水文气象观测站、领海基地平台等。

3.海上城市、海上机场、海上桥梁、跨海索道。

4.海底电缆。

5.海底隧道。

6.海底仓库。

7.人工鱼礁。

我国人工鱼礁礁体主要是悬浮式鱼礁和钢筋水泥所构筑的岩石礁,广东、广西、浙江等地沿海的人工鱼礁已相当普遍。

第三节 海  岸

我国海岸线曲折、漫长,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总计32000多km。其中大陆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全长18000多km。我国是世界上海岸线较长的国家之一。由于我国海岸线漫长和平原海岸比例较大,所以海岸带面积宽阔

海岸带的资源环境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海岸带地区已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被喻为“黄金地带”。

一、我国海岸的基本格局

(一)我国海岸变迁与气候有关

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华夏系、新华夏系及华夏式构造体系,虽然它们形成时代不同,但却都是亚洲大陆在向低纬度推移过程中,东部陆壳与太平洋洋壳向北相对运动之间所产生的相对扭动的结果。其中尤以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列沉降带和三列隆起带规模最大、地貌形态最显著,这一系列隆起带和沉降带就象大海里的波涛,由西向东推向太平洋,而且越向东,波涛的振幅越高,构造的强度越大,火成岩的活动越强烈,沉降带堆积地层的年代越新。由西向东第一列盆地沉降带是在印支运动时陷落的,堆积了晚三叠纪、侏罗纪为主的地层;第二列平原沉降带是燕山运动时出现的,堆积了白垩纪、老第三纪为主的地层,而第三列海盆沉降带则是在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完成的,沉积了新第三纪为主的地层。

(二)海侵海退,岸线变迁南北有异

二、我国海岸类型、重要港口和岛屿

海岸轮廓;向东南突出,呈弧形,三个半岛伸向弧外。

(一)海岸类型: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生物海岸

1、平原海岸(沙岸):

(1)主要类型:三角洲海岸、淤泥质海岸、砂砾质海岸

(2)平原海岸形成原因:

(3)特点

①岸线平直,水浅滩多,缺乏天然港湾。

②岸上地势平坦,岸外多滩与沙洲,无基岩岛屿。

③有大河与内陆腹地相通。在河口常有重要海港。局部地方为山地丘陵海岸。

2、山地丘陵海岸(基岩海岸):

(1)形成原因:

(2)特点

①岸线曲折,水深湾大,多港湾和半岛。

②岸上地形起伏,岸外岛屿群列。

③无大河与内陆腹地沟通。局部地方是平原海岸。

3、生物海岸:

(1)珊瑚礁海岸:

(2)红树林海岸:

(二)主要港口

海港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港口的码头泊位少,深水泊位尤显不足。

②海港布局不够合理,

(三)岛屿

我国是一个岛屿众多的国家,大小岛屿约有5000多个。按其成因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据统计,在我国海域中共有大于500m2的海岛6500多个。除已建省的台湾岛和海南岛外,其他岛屿总面积约10000km2,人口约350万,有人居住的岛屿400多个,总面积4 000多km2。

海岛按成因可划分为大陆岛、海洋岛和冲积岛三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