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会考 > 高考会考试题

2016年普通高中冬季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历年真题测试(甘肃)

编辑:sx_yanxf

2016-10-19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普通高中冬季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历年真题测试,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做,不要只顾着玩耍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本卷共48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

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表明当时

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 B.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

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 D.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

2.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

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 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

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

3.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

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

4.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

5.在西方某些国家还保留着一种古代民主制的遗风,如瑞士某些州的广场集会或露天会议,以及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小镇的镇民大会等,通过这些会议决定本州(镇)的事务。这里的“民主制的遗风”指的是

A.尊重一定区域内风俗习惯 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C.集体表决决定人员的去留 D.维护小国寡民的城邦利益

6.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对在公民大会上发言的人的资格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通过继承获得的财产的人都没有资格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这主要反映出

A.雅典的民主存在虚伪性 B.民主与道德要求的统一

C.家庭是雅典民主的基础 D.财产是享有民主的前提

7.“《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

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该材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的特点不包括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涉及内容广泛庞杂

C.重视诉讼程序 D.注重保护私人财产

8.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该材料反映的是

A.代议制民主 B.总统制政体

C.两党制特色 D.联邦制机制

9.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

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10.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

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

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君主派顺应历史主动退出历史舞台

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11.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看,

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12.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

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 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13.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

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

A.经济近代化 B.政治民主化 C.军事科技化 D.文化大众化

14.“民族主义有时候是一种激发大众爱憎和造就大众理想的信念,与此同时,非理性的排他意识也

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渲染,暴力由此找到了滋生的场所。”下列各项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A.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5.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

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杰克·贝尔登的看法

A.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 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C.是冷战思维的表现 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