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学习 > 高中哲学

高二哲学概念原理归纳总结 第八课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编辑:lvzw

2012-11-26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收集了“高二哲学概念原理归纳总结 第八课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八课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概 念

1.实践    2.生产实践    3.科学实验    4.人民群众    5.改造自然界    6.改造人类社会    7.改造主观世界    8.改造思想

原 理

1.实践的特征原理

[内  容]  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由实践主体、对象和手段所构成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坚持实践的有意识性、有目的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辩证法。

[反  对] 既要反对否认实践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又要反对否认实践能动性、社会性、历史性的机械化、庸俗化的形而上学错误。

【应用范围】:用实践第一的观点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的重要性;用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的原理说明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十一五规划”;用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的原理说明“神六”的研究成果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原理

[内  容]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总之,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反  对]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思想和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任何思想和行为。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原理

[内  容]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具体表现在:第一,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能够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三,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方法论]要求我们积极重视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积极支持和投身改革大业。

[反  对]只重生产实践,忽视对社会关系调整和变革,甚至对改革持敌视态度的思想和行为。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要性;经济体制(农村改革、国企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政企分开)是非常必要的,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4.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原理

[内  容]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这种作用大体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科学实验建立科学理论,进而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另一种是由科学实验中获得应用型成果,直接用于物质生产活动中。

[方法论]重视科学实验的作用,尊重科学家的劳动。

[反  对]轻视科学实验作用的错误思想。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实验(如“神六”、“超级稻的实验”、“基因实验”、“非典”疫苗的研制等)的必要性;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实验(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验、税费改革的试点等的必要性)

5.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内  容]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总之,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并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要把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反  对]忽视甚至否认实践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应用范围】①说明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是推动认识向前发展的动力; ②说明在人类的各项工作中都要坚持实践标准,在我国,“三个有利于”是检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丰富和发展; ③说明正确的理论已经掌握群众,就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内  容]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总之,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一方面要积极投身实践;另一方面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反  对]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应用范围】:用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分析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确立、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与作用);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7.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原理

[内  容]人民群众在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以及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都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只有人民群众的活动才创造了社会财富,决定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方法论] 要求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并同群众实践相结合,自觉投身到当前的经济建设中和改革中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这一原理还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和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谋利,为人民群众服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反  对]忽视甚至否认群众对实践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应用范围】:用这一原理分析“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正确性;结合这一原理分析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群众利益无小事,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走群众路线。

8.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原理

[内  容] 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互相作用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

[方法论] 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重视自觉改造自己主观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反  对]忽视主观世界的改造,把个人放在国家集体利益之上的错误价值取向和人生观。

【应用范围】:运用这一原理分析关于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分析共产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活动,树立依法治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遵纪守法的必要性。

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哲学概念原理归纳总结 第八课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精品学习网中考频道。

标签:高中哲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