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学习 > 高中政治学

13届高考政治备考:中国司法改革白皮书

编辑:sx_zhangwl

2012-12-14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高中政治学文章:13届高考政治备考:中国司法改革白皮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3届高考政治备考:中国司法改革白皮书

一、【时事背景】

2012年10月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白皮书强调,中国司法改革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既博采众长、又不照抄照搬,既与时俱进、又不盲目冒进,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依法推进,坚持统筹协调、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分步推进。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司法改革问题发布白皮书,全文约1.8万字,由前言、司法制度和改革进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人权保障、提高司法能力、践行司法为民、结束语等内容组成。白皮书指出了中国司法改革的目标、原则和进程。白皮书说,中国司法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保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可靠的司法保障。

二、【理论分析】

1、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积极、稳妥、务实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践行司法为民,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坚强可靠的司法保障,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我国公民可以有序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对司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仅对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出了更为突出、更加紧迫的要求,更有利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推进司法改革的进程。

2、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司法改革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在承继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优秀成果、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2)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司法改革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深化。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推进司法改革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着眼于解决民众不满意的问题,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检验,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

(4)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坚持推行一系列司法改革,使其符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要求,以便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5)矛盾具有普遍性,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中国司法改革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既要博采众长,又不照抄照搬,既要与时俱进,又不盲目冒进。同时,坚持统筹协调、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分步推进。

(6)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要通过司法改革和司法实践,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做司法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创新试题】

白皮书称,中国司法改革坚持群众路线,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着眼于解决民众不满意的问题,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检验,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坚持依法推进,以宪法和法律规定为依据,凡是与现行法律相冲突的,应在修改法律后实施。据此回答1—3题。

1.改革坚持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是:

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司法改革之所以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其根本原因是:

A.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司法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3.“凡是与现行法律相冲突的,应在修改法律后实施”,说明: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要为经济基础服务

C.依法治国要从国情出发 D.法制要随着民主建设的发展而完善

4.改革要以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为重点,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整体决定部分的观点 D.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5.白皮书强调,中国司法改革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既博采众长、又不照抄照搬,既与时俱进、又不盲目冒进。这说明: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6.司法改革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期望一步到位的改革,是不现实的。这启示我们: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B.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C.办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 D.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7.我国司法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探索过程中的问题,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司法制度,在世界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这说明: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B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

C.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D办事情要从求新意识出发

8.对于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认识,只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步深化。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D.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9.中国司法实践及司法改革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既有共性的问题,也有中国特有的问题。这说明:

A.矛盾的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的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10.司法改革需要更加广泛地听取意见,凝聚更多的社会共识。这主要因为:

A.政府履行职能的水平不断提高 B.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在增强

C.我国公民决策的形式在变化 D.我国公民享有权利的范围在扩大

要把改革成果惠及到广大群众,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落实便民利民措施,扩大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范围,强化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保证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据此回答11—12题。

11.强化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有利于:

A.保证司法改革的科学性 B.改变司法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C.开辟公民利益诉求的新途径 D.扩大公民对司法权利的监督权

12.提高司法水平必须:

A.提高司法机关的责任意识,把所有的事情办好

B.自觉接受监督,保证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C.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D.强化司法职能,加强司法队伍建设

13.白皮书强调,中国司法改革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既博采众长、又不照抄照搬,既与时俱进、又不盲目冒进;坚持群众路线,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着眼于解决民众不满意的问题,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检验,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坚持依法推进,以宪法和法律规定为依据,凡是与现行法律相冲突的,应在修改法律后实施;坚持统筹协调、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分步推进。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司法改革重视民意、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意义。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A 6.C 7.C 8.A 9.C 10.B 11.A 12.D

13.①有利于司法机关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强司法改革的民主性、科学性;②有利于加强对司法机关和司法活动的监督;③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拓宽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④有利于公民实现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⑤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监督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之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步的表现。

精品学习网  高中频道

标签:高中政治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