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政治 > 高一政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高一政治《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练习题及答案:必修4

编辑:sx_yanxf

2016-05-25

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为大家带来了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个来检验自己,一定要认真努力哦!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中国语言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  )

A.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D项体现了这一观点。A项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B项是发展的观点,C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

答案:D

2.我国工商机关高度重视市场的食品质量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创新食品质量监管方式,如实行安全分类监管、食品市场准入等,降低了食品违法案件数量。监管方式创新属于(  )

①认识创新 ②制度创新 ③实践创新 ④思维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创新的理解。监管方式是一种社会存在,监管方式的创新既不是认识创新,也不是思维创新,因为它们都是主观的,属于社会意识的创新,因此①④不符合题意,不选。

答案:C

3.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创新。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创新,就必须(  )

①具有批判性思维

②怀疑一切、批判一切、推翻一切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④敢于寻找新思路、树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既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又要有批判精神,②错误。①③④正确。

答案:C

4.蝴蝶的生命史为:蝴蝶幼虫出生10天左右后发育成成虫,成虫45天后变成蛹,而蛹要经过地底下几个月的漫漫长眠才能化蛹成蝶,开始它最灿烂的历程。从哲学上看,化蛹成蝶的过程是(  )

A.事物由质变到量变的曲折过程

B.事物自身的辩证否定过程

C.先肯定后否定,先克服后保留的过程

D.是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的过程

解析:化蛹成蝶是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B项正确。化蛹成蝶的过程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A项错误;事物的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的过程,肯定和否定之间并没有先后之分,C项错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辩证的否定过程,这一过程是既克服又保留,而不是彻底否定,D项错误。

答案:B

5.有创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动画片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物形象个性化强,要么极其夸张,充满喜剧效果;要么稀奇古怪,充满神秘色彩。中国动画片并非技不如人,关键是缺少创意、想象和个性。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必须如实地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和地位

C.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大胆革新,勇于创新

D.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解析:我国动漫缺少创意、想象和个性,所以必须具备创新意识,C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答案:C

6.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④理论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思想认识不断前进,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正确;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体现了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③正确;②④未在材料中体现,故选B项。

答案:B

7.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史,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史,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这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表明(  )

①创新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创新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③创新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

④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和实践的推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创新的作用,四个选项均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D

8.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其中,“第二种方式”指的是科学技术(  )

A.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B.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C.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D.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

解析:“作用于心灵”,即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B项正确。

答案:B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