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政治 > 高一政治同步练习

2015学年高一政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同步练习

编辑:

2015-12-07

19、2014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达到新高度,仅上半年,中国海外并购投资交易量同比上升8%,以下对这一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

①海外并购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③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④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2014年起,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这可能会加大我国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从而引起市场波动。同时,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材料表明( )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③生产全球化可使大量资本在全球范围内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④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应该趋利避害,迎接挑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1、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只有“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时并举,中国经济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下列属于“走出去”的是( )

①中国海尔集团在海外建立分公司②中国TCL集团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

③中国三家建筑公司承担约旦王宫工程④中国银行向美国花旗银行转让部分股份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以此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契机,我国将谋求与APEC各国建立更紧密伙伴关系,深化务实合作。中国应借助亚太经合组织( )

①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②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基点

③严格按照世贸组织原则办事,实现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④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减少区域贸易摩擦和投资壁垒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23、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报指出,未来两年,中国对外投资预计将超过吸引外资,跻身净对外投资国行列。以下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表现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对应合理的有( ) ①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引进资金

②中国企业到海外承包工程——发展服务贸易

③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办厂——克服贸易壁垒

④中国企业投资国外资源性行业——弥补国内资源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2014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结束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行程之后对澳大利亚展开国事访问,双方共同宣布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实质性结束,同时决定建立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意味着,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大的自贸区谈判在经过9年的努力之后终于尘埃落定。明年自贸协定正式达成后,两国间85%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4年后享受零关税的贸易产品将达到95%。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 )

①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③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让消费者享受更多的实惠

④会对部分行业带来冲击,大幅度减少我国的财政收入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5、2014年6月24日,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市与中国南车签署6列内燃、电动车组购销合同。根据合同,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将在合同规定期限内,向马其顿方面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这是中国动车组整车产品首次进入欧洲市场。这表明( )

①我国企业坚持实施“引进来”战略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③我国积极转变外贸出口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④我国的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6、目前国际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已经开始放缓,越南、印度、墨西哥与东欧等国家以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新阵地。东盟制造、墨西哥制造开始用更加低廉的成本要素,实现对“中国制造”的供给替代。这说明( )

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998年的843万人次,到2014年破亿,是1998年的11.86倍。而亚洲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占据了这一庞大出境旅游市场的近九成份额。这种变化得益于( )

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成就巨大,国际收支平衡

②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简化签证手续、便捷游客行程

③中国内地公民的消费观念变化,享受型消费已成主流

④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周边国家(地区)货币总体升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4、日前,中澳实质性结束自贸协定谈判。根据谈判结果,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最终均降为零,中国对澳大利亚绝大多数产品关税最终降为零:在投资领域,双方在协定生效日起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据此,中澳自贸协议生效后可能出现( )

①中国的乳制品企业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②澳大利亚国内出现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

③更多中国公民赴澳大利亚留学旅游购物

④澳大利亚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5、2013年11月25日,中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三国总理共同宣布将合作建设匈塞铁路,这是中国首度把高铁输出到欧洲。有评论认为,中国外交正在开始摆脱“衬衫换飞机”的模式,进入“高铁换牛肉”的新时代。这说明我国( )

①完善了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③在资本全球化进程中左右了高铁经济的“游戏规则”

④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8、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地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它不仅是沿线各国互通有无得商贸之路,也是各国文明的文化交流之路。“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开放、交流、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经济意义。

39、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据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84万亿美元,增长4.2%,其中出口1.5万亿美元,增长5.4%,比上年同期回落16.3个百分点。

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上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改变内外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治标不治本,A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题中主要强调我国传统竞争优势弱化,导致我国外贸无法做大做强,因此我们应该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答案C正确; D说法错误,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故答案为C。

2、C

【解析】 中国最大的两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兼并,属于强强联合,有利于优势互补,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增强企业的技术研发,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广发参与国际竞争,故①④符合题意;竞争有利于促进优胜劣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我国企业的强强联合不是为了减少竞争,排除②;③与题意无关。答案选择C。

3、A

【解析】③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允许外资企业开展国内快递业务有利于利用外资快递企业品牌和资金优势,整合国内中小快递企业,同时加大市场竞争,促进国内快递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故入选。①②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允许外资企业开展国内快递业务,有利于细分国内快递市场,但不利于稳定中资企业快递业务的市场份额,并不能建立对等开放的国际快递市场,也不能中资快递企业走出去创造机遇,故排除。

4、A

【解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更加积极主动,设立四大自由贸易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扩宽对外发展的空间,不断提高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水平,①②说法正确;③对外贸易壁垒已经消除,过于绝对,说法错误;我国实施的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④说法错误。该题选A。

5、C

【解析】材料中提到中化工收购倍耐力集团,是我国企业积极走出去进行海外并购的体现,这有利于扩大我国企业的发展空间,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故C符合题意;A、D都说的是引进来,故排除;材料没涉及对外贸易和进出口,故排除B。

6、C

【解析】成都市依靠人才资源优势打造投资软环境,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因此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现,故题肢①正确;材料是引进来,不是走出去,题肢②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题肢③不合题意,应该是高新技术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优化外资利用的结构,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故题肢④正确。该题选C。

7、C

【解析】国家创造条件推动大众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能够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③说法正确;国家鼓励创客们的行为,鼓励创新,这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现,④说法正确;①②与题意不符。该题选C。

8、D

【解析】②搭建合作平台,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是国家和政府的职责,不是企业的行为,首先排除;我国企业要增强对外竞争能力,需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不能仅仅依靠数量和规模取胜,④说法错误;在对外竞争中,我国企业要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以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①③说法正确。该题选D。

9、B

【解析】材料中的“领导人借出访之机推销产品、签署大单”表明上述行为属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但题肢①中的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国策,“基本国策”表述错误,故排除。材料中的举措并不属于资本全球化,故排除题肢②。题肢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10、A

【解析】企业“走出去”是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等,从中我们可以①②属于“走出去”,本题应选A。

11、B

【解析】题干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对巴西汽车出口减少,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也说明我国的汽车行业也要转变发展策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推进在国外的本土化生产,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①③符合题意。②题干中没有体现。④说法不对,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故本题答案选B。

12、A

【解析】题肢③说法错误,错在了“主导”,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错在了“平衡”二字上。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完善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故题肢①②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正确。

13、D

【解析】国际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差别和对立是引发冲突的根源,A是错误的;本题考查的是这一判断的原因,B、C不适合题意;通过材料描述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下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适合题意。

14、C

【解析】上述材料主要阐述的是贸易全球化现象,故题肢①④符合题意;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如果各国经济结构趋同,世界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会下降,故排除;题肢②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5、A

【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知识点。以开放促改革即涉及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措施问题,“体制受阻”、“贸易发展放缓”、“新规则步履维艰”等说明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行必须创新,提高竞争力,A符合题意。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不是解决材料问题的措施;④和题意没有关系。

16、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亚投行的设立主要是为成员国提供经济发展中必要的金融支持,增强成员国的经济力量,C符合题意。A“人民币国际化”与亚投行没有直接关系;B“控制”说法错误,是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国际资源;D“摆脱”错误,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局面不是靠一两个政策就可以摆脱的。

17、B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因此②不符合题意,排除;④表述错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带一路”建设遵循的原则,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我国积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①③符合题意,应选;答案B正确。

18、B

【解析】A是说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与题干无关,题干强调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题干中ipod在很多国家由几十个公司生产,它们在不同阶段都为其最终价值做出贡献,说明经济全球化加速生产要素优化组合,B符合题意。C中推动了全球,说法不妥。题干中的材料主要体现“生产全球化”,不是“贸易全球化”,D不选。故本题答案选B。

19、B

【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海外并购只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形式,通过材料看不出来是主要形式,故排除;题肢②与题意无关,因为中国海外并购投资并是走出去,而不是引进来,因

此就谈不上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题肢③④符合题意,且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

20、C

【解析】材料中“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会加大我国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表明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是不平衡性,①适合题意,排除②;材料中“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应该趋利避害,迎接挑战,④适合题意;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本题答案选C。

21、A

【解析】题考查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①②③属于“走出去”,适合题意;④属于“引进来”,不适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2、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与APEC的关系,中国应借助亚太经合组织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减少区域贸易摩擦和投资壁垒,①④适合题意;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②说法错误,应排除;本题考查的是APEC,不是世贸组织,③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