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必修一三单元飞向太空的航程原文阅读同步练习

编辑:sx_liujy

2015-10-24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精品学习网小编今天推荐的是三单元飞向太空的航程原文阅读同步练习

1、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在主题部分中作者回顾了哪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3、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4、作者为什么要强调飞天路上横亘在科学家 面前的困难?

提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国在飞向太空的航程中的艰辛。尽管飞天路上困难重重,但科学家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克服了这些困难。这样作者就委婉的赞扬了那些为航天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

这篇三单元飞向太空的航程原文阅读同步练习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链接

高一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金岳霖先生》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金岳霖先生》同步高考练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