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2016届高一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评试题及答案

编辑:

2016-03-19

二、阅读鉴赏

(一)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贫交行

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交时,此道今人弃如土。

(1)首联“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是有名的诗句,描写了当时什么样的世态,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2)本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1)人们之间,像天空中反复无常的云雨,得势时聚在一起像云,失势时纷纷散开像雨,这是世态炎凉的真实写照。抒发了诗人的愤慨和辛酸。

(2)正反对比的手法。以“管鲍之交”与“翻云覆雨”相对照,表达了诗人对世无知交的愤慨,抒发诗人对纯真友情的渴望。鲜明深刻。(用典。用“管鲍之交 ”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纯真友情的渴望。言简意深。)

(二) 论说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每题 各2分,共8分)

人生边上,还有更远

潘启雯

《我们仨》问世四年后,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走到人生边上》,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乍看书名,自然就会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旧作《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先生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他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作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斯人已逝,这“人生边上”的文字竞又由他的夫人杨绛先生续写着。从《写在人生边上》到《走到人生边上》,是生命暖流中两个相戚灵魂的长相守望,如此这般的“夫唱妇随”,令人感动莫名。

人到关键时刻,总会想些根本性问题。杨绛先生说:“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我已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就什么都没有了吗……”‘站在人生的边缘上”的先生还在回望一生,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已经走了,只有在内心深处自己问自己。”她的追问,让我们看到了不竭的生命活力。人生的智慧来源于对人生的追问,对人生不断地追问,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最好方式。“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世纪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的确,先生的思考显得特别有意义,只有追问与思考才能让我们认清一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如果说正文是理性的,它就是感性的;正文部分是抽象的,它就是具体的。这是一组从容大气的散文,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恰恰印证了正文里面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她的自述》里,秀秀讲的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不就是“人生实苦”吗?可爱的劳神父不正是锻炼自己灵魂的典型吗?最令人唏嘘的是《比邻双鹊》,那对喜鹊夫妇在一年的时间里演绎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其内容呈现的善与恶、是与非,又无不与前半部的文本相契合照应。

杨绛先生,抛开了“角色”与“形式”的束缚,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在《我们仨》中,先生用“古驿道”暗喻人生似旅途;在《走到人生边上》中,作者同样喻人生为渐行渐远的旅程。《我们仨》,是先生对亲情的追忆;《走到人生边上》,是她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等哲学命题。《我们仨》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走到人生边上》是至理之作,读者要用心去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在《走到人生边上》里,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把自己平生所见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是位求知若渴的学子.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没有令人头疼的概念,更没有复杂曲折的逻辑推理,先生只坦率明白地问与答、追问与思考,解自己的惑。在生命的通道里,她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听一听她的话语,我们会找到关于人生的新的答案。

(节选自2007年l 1月20日《东莞日报》)

9.下列对《走到人生边上》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认为人生是一部大书,她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作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以与已逝的钱钟书先生灵魂长相守望,“夫唱妇随”。

B.《走到人生边上》是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坦率解惑,显示了她不竭的生命活力和过人的人生智慧。

C.《走到人生边上》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是因为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她把自己平生所见的、读者所少见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

D.《走到人生边上》,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心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答:B (A项,混淆了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女士的观点。C项,强加因果。D项,“是至情之作”错,应为“至理之作”)

10.下列不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注释”部分,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

B.“注释”部分,是感性的、具体的从容大气的散文

C.“注释”部分,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是先生“人生边上,还有更远”的主要体现。

D.“注释”部分,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呈现善与恶、是与非的人和事

答:C(“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不是注释部分的内容)

11.“在生命的通道里”,杨绛先生“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结合全文来看,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历丰富,且注意人生的细微之处。

B、爱钻牛角尖,“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

C、心态坦然,坦率明白地追问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摆脱一切成见,抛开“角色“与”形式“的束缚,进入新的思想领域。

D、热爱生命和生活,追求至爱、至真、至善。

答:C(C项不是“钻牛角尖”,而恰恰是思考深刻的体现。)

12、从内容上讲,《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对亲情的追忆,那么《走到人生边上》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答: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