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

编辑:sx_caoq

2015-10-19

以下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人教版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I卷(选择题,共39分)

一、(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遒(qiú)劲 莅(wèi)临 长歌当(dāng)哭 桀骜(ào)锋利

B.弄堂(lòng) 潜(qiǎn)能 泪下沾襟(jīn) 阳光明媚(mèi)

C.凌侮(wǔ) 游说(shuì) 婆娑(suō)起舞 豁(huò)然开朗

D.噩(è)梦 踌躇(zhú) 重创(chuàng)敌军 妄自菲(fěi)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噩梦 云宵 易帜 兵荒马乱 喧宾夺主

B、焦躁 褴褛 契约 桀骜不驯 深居简出

C、荤腥 涵养 淋漓 直接了当 姗姗来迟

D、舔舐 窒息 箴言 彪炳千古 挺而走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清清山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山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 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山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 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 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 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A.清闲 运用 不仅是/而且是

B.清静 应用 不仅是/而且是

C.清静 运用 不是/而是

D.清闲 应用 不是/而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已经到了这地步,还有什么办法?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了。 B、你只要身临其境地为我们想想,就会同情我们的处境,不会对我们求全责备了。

C、今年以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对本来利润不高的电子信息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

D、在危难关头,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冲在最前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B.对于重视外语学习而忽略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宣传引导,督促有关方面重视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C.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

D.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于古典诗歌。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全书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叙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

D.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王昌龄《诗格》)。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士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

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