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编辑:

2013-11-24

14. 你知道“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中“修我戈矛”出自下面哪部书吗?  (    )

A.《诗经》     B.《楚辞》       C.《左传》         D.《战国策》

阅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回答下面问题。(6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浓缩着诗人宝贵的人生体验,是诗人生命之钟的鸣响,感情真挚,具有震撼力。

B、诗人用亲切婉和的语句告诉一个少女,生活并非天天良辰美景,风和日丽,相反,它会捉弄人,有风霜刀剑,但遇到挫折要勇于面对,不能逆来顺受。

C、“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告诉读者“一切都将会过去”,忧郁的日子不会常驻,因而对未来要充满信心。

D、全诗语气温存亲切,语调舒缓,语浅意深,笔淡情浓,似一位长者对晚辈语重心长的教导。

二、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可以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大都在小说和戏剧中可能只是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他们里面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木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团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没有见到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学文学的人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对胃口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文学趣味方面也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文学作品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纯正的文学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就不能正确地欣赏任何作品的佳妙。

趣味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造,趣味也是如此。纯正的文学趣味必有创造性,必时时刻刻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囿在一个狭小的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从前私塾冬烘学究如井底之蛙,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诗。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然而,这算是文学的趣味么?                                (节选自吴铭《话说文学趣味》)

16.下列对“小说中的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可以当一首诗看的好小说。

B.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有趣的小说。

C.描写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小说。

D.艺术家对人生的观照和传达的技巧。

17.根据原文,下列对“纯正的文学趣味”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各类作品都能够当一首诗看。

B.对诗有浓厚的兴趣,能欣赏到其他种类的作品的佳妙处。

C.有广博的趣味,能够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处。

D.有创造性,时时刻刻都能够开发创造新的文学趣味。

18.下列对“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人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比别类的文学作品更加谨严,纯粹,精微。

B.爱好诗的人,在小说和戏剧中不仅仅看到故事。

C.一个人喜欢诗就可以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D.诗是纯正的文学趣味的必要的构成元素。

19.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个人喜欢诗,说明他有很高的文学趣味。

B.一个人不喜欢诗,在小说和戏剧中就只能见到故事。

C.第一流小说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并不在故事。

D.从前私塾冬烘学究偏嗜八股文、试帖诗。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20—25题。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

(明朝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间至赵矣(间:或许)               B.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拉)

C.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曲:弯曲)  D.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亡:失去)

21.对下列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坚明约束:坚守信约。

B、臣请就汤镬                就:于是

C、不如因而厚遇之            遇:招待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 唯:   表希望的语气。

2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C.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北躯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D.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臣乃敢上璧                     B.乃使其从者衣褐

C.以明大王之失信                 D.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

24.下列内容全都能体现蔺相如的“智”和“勇”的一项是(      )

A.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B.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C.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D.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

25.对上面两段文字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市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

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市送给赵国的。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市,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市,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