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题精编

编辑:

2016-10-18

27.下列人物中,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是 (  )

A.伯利克里     B.查士丁尼      C.荷马        D.梭伦

28. “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居民的平等

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29.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   )

A.为资本主义发展规范了社会秩序        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

C.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D.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

30.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31.明朝永乐帝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32.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转折

D.稳定了政局,为国家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33. 孟德斯鸠认为,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下列哪一宪法(法律)的颁布首先批驳了孟德斯鸠这一观点?(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4.马克垚认为:“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创新”主要是指(   )

A.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     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第一次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D.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民主共和国

35.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36. 下列言论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实质的是(   )

A.菲迪南德•伦德伯格在《富豪和超级富豪》中指出:“两党制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

B.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认为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

C. 一个政客说:“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确定的人……”

D. 杰弗逊说:“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

37. 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大都规定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美两国的元首都(  )

A.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袭             B.直接领导政府,统率武装力量

C.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D.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8. 从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反封建        B.民主性          C.普选制          D.法制化

39.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政体有所不同: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美国则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三国政体的确立都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B.美国政体最优,法国次之,英国的政体最差

C.三国政体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的国情不同

D.在三国政体确立过程中,都颁布了重要的法律文献

40.有学者认为,比较理想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是“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以下制度最符合这位学者观点的是

A.唐代藩镇       B.明代“三司”制       C.雅典城邦制      D.美国联邦制

41. 以下文献,赋予本国国家元首最大权力的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联邦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42.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的内容应分别是(  )

A.世袭、君主、总统           B.世袭、首相、议会

C.选举、君主、议会           D.选举、首相、议会

43. 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44. 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5. 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取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 (   )①领事裁判权  ②公使驻京权  ③协定关税权   ④设厂权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46.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l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至高无上权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的本质问题是

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英法希望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决定发动侵华战争

47. 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

选项 A B C D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政新篇》内容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48. 《辛丑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D.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49. 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50. 有人将右面漫画中逃跑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列强获得的侵华权益是(  )

A.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        B.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华战略要地

C.列强在华设厂开始取得合法地位        D.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51. 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

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     C.建立民主政治    D.兴办学校教育

52.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3. 《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倡导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C.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D.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54. 1841年12月,美国国务卿亚当斯说:“鸦片问题不是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

A.中英政治制度上的对立                 B.中英外交礼仪规则冲突

C.中英意识形态分歧明显                 D.中英贸易地位的不对等

55. 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后来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巨额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56.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57.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8.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必须否定         B.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

C.标志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完成         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

59.《马关条约》中的哪一内容最能反映出列强侵略意图变化的需要

A.赔款日本军费                      B. 允许在中国通商口岸开矿设厂

C.开辟内河新航线                    D.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60. 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字代替“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  )

A.摆脱不了专制思想的束缚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反侵略反封建的决心               D.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文字变革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

6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的不同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4分)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以上两段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8世纪后期欧美国家的历史文献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出自哪两国的什么政治文献?(4分)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4分)

62、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古代中国制度创新,国家繁荣,而近代中国则被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汉、唐分别推行什么选官制度?(4分)汉、唐在选官标准上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2分)

材料二   如图

(2)根据图一、图二的条约内容,说明两次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什么变化(4分)试分析这些变化对中国的影响。(6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