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下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单元测试题

编辑:

2016-05-10

21.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表现的是

A.建立起地方监察机构                  B.突破了“市”的时空限制

C.创制了木活字和铜活字                D.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词”

22.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23.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对商人实行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     B.限制商人       C.禁止经商       D.反腐倡廉

24.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25.右图是一幅“针路”示意图。“针路”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

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D.宋代开始突破“海禁”政策鼓励对外贸易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6分)

(2)图四中的商业有什么特点?(4分)

(3)图三、四和图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8分)

(4)比较上述几幅图,哪幅图给你印象最深?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

材料四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4分)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yù)子孙,以偿债者。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4分)

答案:

1.D  2.C   3.A   4.A   5.C    6.B  7.D  8.D     9.B  10.C  11.B   12.B   13.B    14.D  15.D    16.D

17.B   18.B    19.D 20.D 21.B  22.C   23.B  24.B  25.D

26.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刀耕火种,图二反映的是铁犁牛耕。铁犁牛耕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它使农产品的产量有所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2)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3)联系:商业经济的繁华建立在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原因: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认识:商人拥有大量财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商人的活跃也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客商也常面临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商人重利轻离别等。

(4)图一:锄耕是古代中国农业重要的种植经营方式,锄耕的出现促进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图二:新的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地的进一步开垦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加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图三: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扩大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物质文化交流。图四:商业的繁荣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古代社会的进步,商税成为古代政府的重要财源。(答出任何一点即可)

27.答案:(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一定范围,交易有时间限制。

(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区别:“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在交通便利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地方形成;“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

意义:方便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手工业技术和文化的发展。

(4)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

28.答案:(1)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

(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征暴敛而破产。

精品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单元测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么,最后祝大家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一历史下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2016  

2016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五单元检测练习题(含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