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试题二

编辑:sx_zhangh

2014-02-12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精品学习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一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试题二”,希望对大家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试题二

6.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封建国家向农民征收赋税 ②封建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

③土地兼并导致的必然结果 ④封建国家向农民强派劳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由于土地兼并,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少地或无地的农民只好向地主租种土地,并交纳一定的地租,该图正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

答案:B

7.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从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分析,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官营手工业。

答案:A

8.(2011?广州期中)“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

A.麻纺织业 B.丝织业

C.棉纺织业 D.造纸业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蚕桑”、“黄丝”推断反映的应是丝织业。

答案:B

9.《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解析:《喻世明言》、《二刻拍案惊奇》均为明清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故排除A、B两项。“一品”、“二品”、“一等生业”等词语是关于社会地位的用语,不能反映徽商的活动情况。两则材料说明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答案:D

10.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

解析:从“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可以看出,材料描述的是北宋东京的“市”。

答案:C

经过精心的整理,有关“高一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试题二”的内容已经呈现给大家,祝大家学习愉快!

相关推荐:

最新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4高一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