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试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三

编辑:sx_zhangh

2014-02-12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高一历史试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三”一文,供大家参考使用:

高一历史试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三

11.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B. 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差距

C.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很高

D. 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解析:B 通过政治斗争的手段来使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说明这一政策不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12.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

A.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 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 冷战格局的形成

D. 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解析:B 注意苏联建立时期的国际环境和材料中“保卫国家”的内容。

13. 结合图片回答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最大成绩是 ( )

A. 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B. 使农业生产的发展达到苏联历史上最高水平

C.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解析:A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时间“30年代”和关键词“经济建设”,并结合20世纪30 年代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进行分析判断。从题干提供的时间和“经济建设”这些关键词来看,符合要求的是A项,因为当时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中最大的成就是苏联成为工业国家,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其余三项都不符合要求。

14. (2010?潮州模拟)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 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 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 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解析: C根据题干中“发明”、“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跨过工业化阶段”和“国家公式”,可判断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评价。

15. (2010?泰安模拟)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个人高度专权 ②国家对经济实行指令性和计划性的管理 ③优先发展农业 ④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违背经济规律的模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首先要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全面掌握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和影响。对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即肯定一项是错误的,然后排除包含其错误序号的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对苏联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

以上就是“高一历史试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三”的所有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14年高一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

2013-2014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