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政治 > 高三政治同步练习

高三政治选修1第二单元同步练习: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人教版)

编辑:sx_gaohm

2016-09-19

高中生处于公民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必须给予重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三政治选修1第二单元同步练习,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你知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

A.社会主义经济居主导地位后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解析: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经济居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故选C项。

答案:C

2.“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主要是指(  )

A.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建设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一五”计划是新中国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中长期计划,其指导方针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答案:C

3.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的建成投产,表明(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

解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等建成投产,是一五计划的成果,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故选A项。B、D两项与此无关,排除。C项中还包括三大改造,但材料中未涉及。

答案:A

4.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这主要是由于(  )

A.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B.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C.没收官僚资本      D.农业集体化道路的起步

解析: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获得了土地,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A发生于1949年,D发生于1953年,都与“1952年”不符。C属于工业,与粮食产量无关。

答案:B

5.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经济发展仅有两种典型发展战略模式,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前者的实质是(  )

A.坚持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

B.经济战略是全面跃进

C.注重市场机制

D.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解析:全面跃进是“大跃进”模式,排除B;当时的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排除C;在一五建设时,也进行了对农业的改造,因此是坚持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

答案:A

6.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和平过渡”。这里的“和平过渡”是指(  )

A.工商业资本家由剥削者向劳动者的过渡

B.工商业由初级社向高级社的过渡

C.工商业公私合营向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

D.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解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指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和平过渡”即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故选D项。

答案:D

7.图一至图三是按时间顺序反映某一时段中国工业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判断其反映的时段是(  )

A.1927~1949年       B.1950~1956年

C.1956~1978年       D.1979~1999年

解析:从三个图中看出社会主义工业成分不断增加,说明的是建国后我国进行的三大改造。

答案:B

8.1958年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后,“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解析:题目中材料反映了人们对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由于过于超前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B、C两项都是对材料的高度肯定;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A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