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政治 > 高三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学案

编辑:

2013-04-03

1、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1)文化创新的需要、标准、灵感、服务于——社会实践 (2)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3)主体:人民群众

2、巨大作用和深刻的意义:既表现为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没有创新,文化就会萎缩,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回答1-2题。

例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③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例2.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扫除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碍 ④促使一种民族文化代替另一种民族文化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1)对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既不能离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2)对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A、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B、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其他文化)C、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

(三)怎样铸造中华民族文化的新辉煌:

1、立足于改革开放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咯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2、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义的指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例3.时代精神的融入对文化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主要告诉我们,文化创新要( )

A.保持民族文化特性 B.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坚持与时俱进 D.抵御其他民族文化的侵蚀

二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常常要面对其他文化。在文化与文化的相遇中,“见贤思齐”是我们的理念。回答4-5题。

例4.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这就要求我们( )

A.用优秀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 B.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例5.在文化交流中我们所崇尚的“见贤思齐”与有些人所主张的“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①是否保留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②能否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③是否承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是否承认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联合国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作为世界人权的基础。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认为是全世界人生理念的榜样。这说明我国的传统文化( )

A被联合国赋予新的内涵 B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对当今文化建设有借鉴意义 D具有两重性,精糟并存

2.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此话表明( )

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B. 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D.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

3.吃饺子、贴对联、赏花灯流转,听爆竹声声,观龙狮贺岁,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新年——春节。尽管它历经几千年,但每一个中国人都醉心于这个节日。由此可见(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世界文化具有差异性的特点 ③文化交流应尊重文化差异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我国为抢救和保护珍贵和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发布《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通知》之后,全国已提交名录项目多达1315项,其中501个推荐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予以公示,珍贵实物云锦织机、高山木雕、仿宋针灸铜人以及传统艺人的制瓷、染织、刺绣、泥塑、木偶等技艺展示也与百姓实现了近距离接触。该活动( )

A.是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 B.有助于强化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c.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掌握民间艺术 D.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