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同步练习

2014年语文高三必修同步练习散文

编辑:sx_yangk

2014-10-24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4年语文高三必修同步练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0分)

手艺人的黄昏

朵 渔

在爱尔兰乡下一所传统的农庄,住着诗人希尼一家和他的邻人们。那是一种用干草铺设房顶的茅屋,茅屋周围是埋着泥炭的沼泽、橡木做的篱笆和草地;那里有的是阳光、清水和风。没完没了的阳光,雨水,青苔茅舍,一切自然的事物,以及柔和的、明快的、缓慢的事物充满了世界。

诗人的父亲在窗下挖掘,“他根除高高的株干,雪亮的锨边深深插入土中/我们捡拾他掘出的新薯/爱它们在手中又凉又硬”(《挖掘》);玛丽姨妈站在窗边,系着沾满面粉的围裙,在做烤饼;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季,蜻蜓飞舞,蝴蝶点点,有一群愤怒的青蛙侵入了亚麻池;在一场持续多日的大雨过后,黑草莓彻底成熟了,泛着黑亮的光泽;在多次爽约之后,盖屋顶的人终于在一个早上意外地来了,自行车上驮着一袋刀子和一个轻便梯子。整个早上他好像都在做准备:打开一捆捆麦秸,抽出捆着的柳枝榛条,检验它的韧性和重量,然后他搭好梯子,摆出磨快的刀,将麦秆的两端削尖,铺设在屋顶上,形成蜂窝状的倾斜。他每天都蹲在屋顶椽架的草皮上,像个神气的手艺人,却不急于把手中的事情干完……

周围是炭化的橡树、背泥炭篓的农人和就要成熟的麦垄。诗人的盲邻居,罗希•凯南,一个隐居的音乐家,她的琴声就像水从桶里四下迸散;另一位邻人,常年坐着轮椅,她与那个大窗户一样毫无变化,目光投向窗外,盯着小路尽头的梧桐,叶落叶生;铁轨上玩耍的孩子们,想象着发光的雨滴像小邮袋在电线上旅行。而在更远处,卜水者手握榛木杈在地上兜着圈子,耕田的人仔细设定着铁犁的双翼;打谷机嗡嗡地空转着,没送入打谷机的麦秆还挂在机口上。亚麻布已在树篱下铺开,上面摆好了女人带来的食物,农民们心满意足地吹着牛,耙子插在谷堆里,带着锥形木纹的干草杈,平滑,笔直,被汗渍腌制得均衡、合手,接近完美。

所有这一切,并不是来自诗人的传记资料,而是他的诗,这就是诗人的童年、故乡和他诗里的全部。手艺人希尼的诗歌就是他的生活,他的“回忆录片断”,他不会通过隐喻和升华在日常生活之上再造一个生活世界。

我所知道的只是一扇通往黑暗的门。

外面,旧车轴和铁箍生着锈;

里面,锤在铁砧上短促的叮当声,

出乎意外的扇形火花

或一个新的马蹄铁在水中变硬时嘶嘶作响。

铁砧一定在屋子中间的什么地方,

一头尖如独角兽,一头方屁股,

坐在那儿不可动摇:一个祭坛

他在那儿为形状和音乐耗尽精力。

有时,围着皮围裙,鼻孔长着毛,

他倚在门框上探出身来,回忆着马蹄的

嘚嘚声,当汽车成行掠过;

然后咕哝着进屋里去,一阵砰砰和轻击

鼓动风箱,把实实在在的铁锤平。

——《铁匠铺》

希尼的《铁匠铺》让我记起小时候,在村子的中央,一棵老槐树下,两个老铁匠不紧不慢地劳作;那时候的生活用具,除了泥做的,就是铁打的,铁匠们的手艺还大有用武之地:镰刀、菜刀、铁犁、锄头、铁索、铁锅……我曾在那里打制过两把镰刀,一把割掉过三亩豆子,一把割破了我的脚趾。现在,却再也听不到铁匠们的叮当声了,不知是铁匠们真的老了,还是他们的手工劳动已经落伍。如今在村里,打铁的手艺已经失传,十村八寨已找不出一名合格的铁匠。

何止是铁匠呢,这个时代是整个手艺人的黄昏,人们的生活已不再需要手艺人。小时候我跟爷爷在牛棚里生活。那是真正的牛棚,八头牛和两匹马,我爷爷是大队饲养员。我们就睡在喂牛的干草堆里,夜里听牛们反刍,听耗子在不知名的角落磨牙。那是一个手艺的世界:熟牛皮编成的皮鞭,白蜡杆做成的干草叉,麻绳编成的牛缰绳,铁匠打的马蹄铁,以及木牛轭、竹草筐、木马槽、木水桶……每隔一段时间,会有一个推手推车的人来,摆出从铁匠铺定做的全部的铁制工具,铲马蹄,钉马掌。牛棚的旁边是一个香油坊,一盘石磨、一头瘦小的毛驴和一个肥头大耳的老人,老人用葫芦做的瓢不停地在铁锅里上下颠动,嘴里讲着三国年间的事情。小时候,我们以捉弄他为乐趣,在他的门前布下暗道,往他的鞋里灌满新鲜的牛粪,然后等着听他那震天的大骂。隔上一段时间,会有一个錾磨的人,手持铁凿,重新给磨平的石磨錾槽,我们就会蜂拥而至,抢食残留在石磨间的芝麻……

还有多少蜻蜓低飞的季节,我安卧在母亲的膝头,听她不紧不慢地在织布机上来回穿梭,木梭光滑顺手,织布机的各个关节都运转正常。黄昏时分,拿上一把竹笤帚,去胡同里捕蜻蜓,正碰上后村来的手艺人,敲打着钢片,紧闭双唇,背上削木梭的工具闪闪发光。这黄昏的情景,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所有这些时节都已过去了,再也寻不回来。唯有在诗里,我们得以重返那个手艺人的世界。这就是挖掘。我对挖掘最直接的记忆就是小时候在田里捡红薯。深秋季节,红薯被从土里挖出来后,会有少数残留在土地深处,这时候,有经验的挖掘者会顺着露出地表的一根细小的根茎,深深地挖下去,往往会有令人惊喜的结果。希尼的诗歌就是类似的一种挖掘,他从一些现实的细部入手,通过对与自身日常经验和内心阅历息息相关的往事的手工性挖掘,逐渐打开人生经验的一个个矿脉。挖掘,一个富有意味的动作,表露了一个诗人在手艺上的全部秘密。希尼的诗歌还是一种提醒,提醒那些我们都已经遗忘的久远的事物,那些通过手工劳作过生活的缓慢岁月。

我们现在不是缺少农夫,而是缺少一整个世界。那个世界节奏缓慢,一封信累死两匹马,使人们的生命得以延长。那个世界,没有华丽的修辞学,有的是手的智慧和踏实的行事法则。那是个木质的世界,水质的世界,柔软的世界。那是个后退的世界,遥远的世界。那个世界,手艺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感受精细的生命。

(节选自《散文》2002年第9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

A.盖屋顶的人整个早上好像都在做准备,这是一个看起来干活磨蹭却很神气的手艺人。

B.诗人的邻居们有盲人音乐家和整天坐在轮椅上望着窗外的女人,她们自在地生活着,宁静、自然,如一幅画卷。

C.希尼的《铁匠铺》一诗,再现了铁匠劳动的情景,真实感人,也勾起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D.作者温情地回忆小时候捉弄附近手艺人的事,充满留恋、怀旧之情。

E.诗人与手艺人的心是相通的,因为诗人在不断挖掘手艺人的秘密,唯有在诗里,我们才能重返手艺人的世界。

1.D E (D.“留恋”“怀旧”的并不是“捉弄”手艺人,而是记忆中的“手艺人的世界”。E.“挖掘手艺人的秘密”这一说法不准确,诗人挖掘的是“人生经验的一个个矿脉”,意在“提醒那些我们都已经遗忘的久远的事物,那些通过手工劳作过生活的缓慢岁月”。)

2.这篇散文的开头富有韵味,请简要赏析。(6分)

2.①散文的开头运用白描的笔法,描绘了一幅安静宁馨的农庄生活场景,节奏舒缓而明快,充满诗情画意。②为下文的叙述抒情奠定了基调。③与文章的结尾遥相呼应,形成对比。

3.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①插叙。②插叙了记忆中儿时捡红薯的事情。③表明了挖掘要从发现开始,从细微处入手,这样才能深入生活,牢记生活,深入人生,丰富生命。

4.作者说“这个时代是整个手艺人的黄昏”,又说“我们现在不是缺少农夫,而是缺少一整个世界”,如何理解?请联系文本及现实进行探究。(6分)

4.①作者意在指出,一切传统的手工艺者正在淡出我们的视野,如铁匠,木匠,农夫,织女;一切手工艺品也渐行渐远。我们将远离那个温暖人心的手工艺的世界。②现实中,当今世界是个高速发展着的世界,那个曾经悠然自得、不紧不慢的世界,那个柔软的温暖的木质的水质的世界,已经遥远了,我们只能从诗歌中去追忆。现代生活的节奏变快了。作者对那个世界中的踏实、精细精神充满了深情的怀念。

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4年语文高三必修同步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