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试题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第一单元测验题

编辑:sx_xingt

2013-03-13

【摘要】鉴于大家对精品学习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第一单元测验题”,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第一单元测验题

试卷说明及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分为Ⅰ(阅读题,70分)、Ⅱ(表达题,80分)两部分。

3、所有试题答案均按要求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处,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吉祥瑞兽

张勃

龙是国家祥瑞。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和鼓励。这种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5个等级。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在这里,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不过,龙的吉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相关,它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许多人喜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此外,民众们还在陶瓷、竹木、建筑、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而龙风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每当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的盛大活动。至于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以取得好兆头。比如人们会选择在这天理发,俗称“剃龙头”,预示着新的一年里能够像龙一样精神饱满,生机无限。

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中天戏水册》中的大龙舟,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龙舟竞渡规模亦宏大壮观,官员、百姓以至深闺少女都要临水观看。唐代诗人张建封有《竞渡歌》描绘其精彩场面:“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翰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的真正起因应是辟邪消灾。“五”(午)是天干中中间的数字,因而被古人认为具有极盛的含义,盛极而衰,因而它又包含着不祥的因素,因此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汉代的很多古籍都有“不举五月子”的记载。五月初五更是不祥,旧俗在这一天要将未满周岁的幼儿带到外婆家躲藏,称“躲午”,这显然具有躲避灾难的含义。端午节的一系列活动,如洒香汤(以艾叶、菖蒲煮水沭浴)、悬艾老虎素(用彩绸缝扎成粽子、辣椒、扫帚、布老虎等串以彩线挂于胸前)、饮雄黄酒、挂钟馗像等等,都以辟邪除祟为主旨。至于龙舟竞渡,当是祭神娱神、祈获保佑的一种形式。

吉祥瑞兽是龙的主要属性,却并非龙性的全部。也许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动物比龙更难以言说,没有一种动物的文化属性比龙的文化属性更复杂,也没有一种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多样。在我国,对龙的认知、崇拜是多民族共同的事情。龙,这个主要由想象力堆塑创造起来的复合动物,千百年来已深深地扎根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日常生活之中,它出现在皇宫朝廷,也出现在民宅陋巷;它现身于婚嫁场合,也现身于丧葬礼中;它舞动于街头,也张挂于家门;它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演。龙有容九似于一体的包容大度,亦有兴云布雨、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它刚健有为,昂扬奋进,它仪表威武,不容侵犯……

龙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和文化标志。今天,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更盼望中华民族能够像龙一样迅速地腾飞起来,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来源:Zxxk.Com]

(摘编自《百科知识》 2012.1)

1.下列关于“吉祥瑞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认为只有当龙作为祥瑞出现,才说明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B.龙是国家祥瑞,属于最高等级的祥瑞。龙的吉祥意义和国家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皇宫朝廷。

C.龙的吉祥意义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虽然其表现形式各异,但表达的大多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

D.在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中,像春节、元宵节的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的龙舟竞渡,都和龙的祥瑞意义有关联。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众在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这说明龙在民众心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地位。[来源:学科网ZXXK]

B.因为龙是吉洋瑞兽,所以在许多节日里都有关于龙的活动,这些节日都起源于龙的祥瑞意义,节日延续的是龙的祥瑞意义。

C.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龙舟竞渡规模亦宏大壮观,人们都临水观看这种盛况,说明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D.吉祥瑞兽是龙的属性之一,龙还有更为复杂的文化属性,在中国也许没有哪一种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具多样性。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龙风呈样、龙腾虎跃、龙飞风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形式虽各异,但其意义都取自龙是吉祥瑞兽。[来源:学#科#网Z#X#X#K]

B.龙出现在许多场合,形象各异;它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演。其实龙是人们凭空想像出来的,本没有原型。

C.龙的文化属性复杂,包容大度、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刚健有为、昂扬奋进、仪表威武、不容侵犯等都是它的文化属性。

D.几千年来,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传承和延续了中国许多传统节日中龙的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7题,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4-6题每题3分,共9分,7题10分)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①,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呼告天日:“荆州城,孝文皇帝所置。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不尔,王罴须破贼。”屡经战阵,亦不被伤。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轨遂投城遁走。文帝闻而壮之。时关中大饥,征税人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捶,以是人有逃散。唯罴信著于人,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讟。文帝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及神武至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乃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家,死生在此,欲死者来!”神武不敢攻。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③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性又严急,尝有吏挟私陈事者,罴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注)①铁券: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②讟:怨恨。③台使:六朝时的朝廷使者。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   虞:忧虑,忧患

B.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   济:渡河

C.轨遂投城遁走             投:投奔

D.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尚:崇尚,推祟

5.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的一组是

①死生在此,欲死者来 ②便袒身露髻徒跣

③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 ④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

⑤尔之选择,当是未饥 ⑥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罴为官清廉,办事公允。当荆州被围,城中粮尽时,他和将士平均分食煮好的粥。每逢宴会,他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

B.王罴作战勇猛。出战时经常不穿铠甲,不戴头盔;面对敌人的偷袭,他英勇杀敌;镇守华州时,他竟欲与神武帝拼命。

C.王罴虽是性情中人,却为人小气。他请台使吃饭时,竟因对方撕去薄饼边儿而撤去食物;还曾因客人削的瓜皮太厚,而使客人下不来台。

D.王罴性格质朴正直,倔强急躁,别人总是对他又敬又怕。曾有下属挟带私心跟他谈事,他勃然大怒,拿起靴子来击打对方。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 (5分)

(2)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8.第三、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5分)

9.第五句中的“惭”有什么含意?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6分)

(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3)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

(4)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丁洋》)

(5) ,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遥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山那边的景致

茨园

返乡的日子里,我常对着茨西山庄背后的犊牯山发呆。

三百多年前,山那边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天灾人祸,可我祖上却在三百多年前的某一个夜晚从山那边迁了过来。

“山那边不好么?”我童年时不止一次这样问爷爷。爷爷却只是笑,什么也不说。于是,在我童年的思维里,就有了这样的推理:山那边是什么样子,我爷爷的爷爷也未曾跟我爷爷说过。

我祖上的坟都是在山那边的。听爷爷说,每有先人作古的时候。总是叮咛子孙把他的尸骨抬到山那边安葬。但不知是淡了祖籍的概念还是子孙们懒惰了,从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开始,坟就在庄边不远处的坡地里。

而今我已过了好奇的年龄,却对祖上为什么要迁徙依然好奇。

一个人若是不知道祖上为什么要抛家舍业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是一种悲哀。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

我曾经有几次萌生了去山那边看一看的念头,可与几个同龄的伙伴说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和我结伴而去。

我是不惯于孤独的,于是也就终未成行。只是,我对山那边始终充满了好奇。

在我的视线里,一个笑意在嘴边、在眼角的老人赶着一群羊从山那边过来了。这群羊,十多只,一只比一只肥。

山庄与山之间,的确是放羊的好去处:有沟有坡。坡上草绿,沟中水清。

看到他,我就想从他嘴里知道些山那边的情况,于是就主动过去与他搭讪。

“喂,大爷,怎么称呼?”我迎着他,笑问。

“随你叫好了。”老人连正眼看我一下也不,随口道。

我愣了一下,想不出该再说些什么才好,但又不愿放弃了解山那边的机会,于是就一声不响地蹲在了他一边,拿眼瞟着他看。老人的脸上布满了核桃壳似的皱纹,腰间挂个葫芦,清漆漆的那种,油津津的,阳光下闪亮着微紫的光泽,很好看。

老人取下葫芦,拔下塞子,“嗞”了一口。

“大爷,你喝的是酒吧?”像是找到了话题,我又问。“是吧。”老人说。

“怎么您脸一点儿也不红?恐怕是水吧?”我故意这么说一句,希望能听他说一句多一些单字的话。“是吧。”老人却仍是极简洁地答了句。

看得出老人是不怎么喜欢说话的,我也就不再顾忌什么,问:“大爷,山那边好么?”“好。”老人说。“怎么个好法?”我问。

老人忽地扭脸看着我。眼睛里,分明是一种嘲笑我问得奇怪的眼神。“就这么个好法。”老人挥手指了指四野,说。

我下意识地四下望了望,也就不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陪他蹲着,和他一起看他的羊“咩咩”地叫着吃草,听他不时“嗞”他的葫芦。

天黑了,炊烟包裹的山庄里传来唤我回去吃饭的声音。我站起身,看了看仍蹲着的老人,说:“大爷,晚上住俺家吧。”

“不麻烦了。”老人说一句,却没有丝毫感激我的意思。

“晚上你怎么住?”我忍不住多了句嘴。

“羊怎么住,我怎么住。”老人指了指他那些勾头吃草的羊,津津有味地“嗞”了口葫芦。

老人住在山庄东边的一个破窑里。住了三五日,我走的那一天,他也走了。

老人赶着他的羊,和我一起向背山的地方走了。

坐上车,当车轮轧过钢轨,把我从乡间往城市运的时候,我是那样的想家里的景致。

乍然间,隔窗望见那牧羊老人仍在走,我忽然感觉到了一阵从没有过的凄凉。

这世上难道没有能够留住他的景致吗?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同龄的伙伴不愿与“我”结伴去山那边看看,所以,“我”尽管对山那边充满好奇,但终未前往一探究竟。

B.山庄与山之间,有沟有坡,坡上草绿,沟中水清,富有生机,清新宁谧,洋溢着“我”对故乡浓浓的喜爱之情。

C.“我”主动与老人搭讪,他不正眼看“我”,嘲笑“我”问得奇怪,没有丝毫感激“我”的意思,折射出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心灵隔阂。

D.标题中的“山那边的景致”,既实指犊牯山那边的景致,又虚指人们曾经有过的一种生活环境或生存状态。

E.小说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回答了“我”对“山那边的景致”的询问:山那边很平常,并不是什么好地方,不值得“我”去探寻。

(2)小说一开始就写“返乡的日子里,我常对着茨园山庄背后的犊 牯山发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老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4 )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人认为是“寻根”,有人认为是“漂泊”,有人认为小说隐喻着不同人生态度的碰撞,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8分)

Ⅱ 表达题(8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会议强调,省领导与专家学者座谈交流这种形式要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长此以往,必将能更好地发扬民主,做出科学决策。

B. 三年的高中生涯,我与萧肃两人从未红过脸,平时相敬如宾,无话不谈,可昨天却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结果不欢而散。

C.1958年,他被打成“右派”,从此陷入了长达20年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蹉跎岁月,真是一言难尽。

D.面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能发表独到见解固然是好事,但必须持之有故,只有这样,独立思考的价值才能得以彰显。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2011年本市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报考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B.新华社“面对高房价要淡定”的报道掀起国内舆论的广泛关注,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表达他们对任志强“穷人就不该买房”的观点的不满。

C.商务部进一步加强了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指导各级商务主管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流通环境,降低流通成本,保障市场供应。

D.按照2011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保障标准,博鳌森林公园将向游客开放520公顷山水景观,届时,博鳌森林公园将向世界揭开其神秘。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①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

②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

③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

④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

⑤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

⑥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

A.①④⑥②③⑤ B.②③④⑥⑤① C.③④⑥②①⑤ D.⑤③②④⑥①[来源:Zxxk.Com]

15.根据上下文,在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各填一个合适的字(5分)

简约主义的先秦史

盘古说,我开;共工说,我撞;女娲说,我补;夸父说,我______,精卫说,我填;后羿说,我______;仓颉说,我______;神农说,我尝;燧人说,我______;有巢说,我搭;黄帝说,我们怎么搞?尧说,我让;舜说,我也让;禹说,我还是让;启说,让让让,什么让,也不看看人家受得了受不了?……孙子说,我谋;孔子说,我______;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无为;庄子说,自在;公孙龙子说,我辩;韩非说,把你们这些人统统抓起来!

答案:① ② ③ ④ ⑤

16.请在横线上填写两句话,要求与横线前的句子结构相似,修 辞手 法相同,语意相关。(6分)

生命没有草稿,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份无法更改的人生答卷;

, , ;

, , 。

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次机会,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2011年5月4日,中国发布了首部有关社会心态研究的年度报告——《社会心态蓝皮书》,蓝皮书认为,当代中国人主要有九个生活动力,依强度渐次排序为:一是子女发展期望;二是个人利益追求;三是追求家庭幸福;四是追求人际优势;五是追求一生平安;六是尽力做好本分;七是实现自我价值;八是为社会作贡献;九是追求生活情趣。

蓝皮书真实反映了社会心态,“为了子女”、“为了利益”、“为了家庭幸福”分别居前三;说明这个社会的开明程度,体现了一种自主的意识。我们可以正大光明地来讨论作为一个“人”的真正需求,承认一个人的发展,不是为了什么“伟大意义”,而是首先作为一个人的利益追求。

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明显。

123456121314

ABBCDCDCD

1(“只有当龙作为祥瑞出现,才说明统治者……”绝对化,此外龙只是五种祥瑞之一)

2(“这些节日都起 源于龙的祥瑞意义”绝对化)

3(“本没有原型”曲解文意,“由想象力……的复合动物” “龙有容九似于一体”)

4(文言词语的考查重在古今异义和多义词,“投”在文中应是“抛,扔”,如“投篮、投弹”)

5(注意各备选项在文中的区域就可快速准确排除出答案,如①②出现在介绍他的“忠诚、勇猛”区间,故排除。)

6(5、6题很好提示了学生在解答阅读题时注意前后试题的照应。C项事例是为体现他的“举动率情,不为巧诈”)

12、A误用褒贬 “长此以往”  通常指未来的结果,不好的情况。

B误用对象 “相敬如宾” 仅限于形容夫妻恩爱。

C不合语境“蹉跎岁月” 指虚度光阴。常被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误用作“峥嵘岁月”。

D“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复杂多变。

13、A重复赘余导致不合逻辑 “放宽到40周岁以下”  B搭配不当 “掀起国内舆论的广泛关注”

D成分残缺“向世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C 要想提高对病句题正确选项的判断能力,要学会阅读和分析复杂句子。

※14、句与句间的关键词照应是解答语句衔接题的法宝,必须要提高此方面能力。

⑤“更”与上文的“不仅仅” ③“没有”②“再”④“也只能”⑥“而不能”①“不能从更深”

这些词语将整个语段的逻辑标志的非常清楚。

7、(1) 于是授给王罴铁券,说如果能保全城池,则当授他为该州刺史。

(2)只有王罴能取信于民,所以没有隐匿的人,他征收的粮食不比各州少。

8.第三、四句描写了庐山之夜明净幽寂的景色(1分):层峦叠嶂中皓月的清光把世界变成了朗朗白昼(1分),山谷间泉水淙淙,仿佛风雨交至的萧瑟秋声(1分)。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2分)

9.“惭”写出了陷入尘世、被俗务所累的惭愧和自责(2分)。这首诗表现了对庐山清幽之境的留恋(2分),对超然物外、淡泊无欲境界的期许。(2分)

10.(1)晓镜但愁云鬓改(2)燕然未勒归无计(3)何日遣冯唐(4)干戈寥落四周星(5)故不积跬步(6)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1.(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终未前往一探究竟”,还有我不惯孤独的原因;C.说“折射出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心灵隔阂”不当;E.对“山那边很平常,并不是什么好地方”理解错误)

(2)①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引出下文“我 ”对祖上为什么要迁徙的好奇和探寻,为“我”主动向牧羊老人询问“山那边的景致”作铺垫;

③与结尾我远离家乡、重返城市相呼应,突出了我对故乡的依恋。

(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只简单罗列概念而无分析,最多给3分)

(3)①知足自乐:牧羊时笑意挂在嘴边、眼角,很享受地“嗞”他的葫芦,很悠闲地看羊儿“咩咩”叫着吃草。

②不善言谈:“我”主动与他攀谈,他的回答每次都极为简洁。

③喜欢漂泊,随遇而安:不断迁徙,羊怎么住,他就怎么住。

④喜好自然:觉得辽阔的四野都很好。

(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和解析各占1分)

(4)观点一:寻根。

①先人作古的时候,总是叮咛子孙把他的尸骨抬到山那边安葬,表现出对故土的依恋与回归。②文章标题是“山那边的景致”,文章的主体部分“我”与老人的对话也是重在写“我”对山那边的景致的探寻。

③“我”一直对祖上为什么迁徙感到好奇,想要追寻先人曾经有过的生活环境或生存状态。④“我”离乡进城之后,对故乡一直怀着依恋。

观点二:漂泊。

①山那边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天灾人祸,可我祖上却在三百多年前的某一个夜晚从山那边迁到了山这边,说明人常会久居思变,渴望离开故土,开拓新的生活空间。

②牧羊老人不断迁徙,羊走到哪里,他就到哪里,漂泊就是他的生存方式。

③“我”从农村走向城市也是一种漂泊。

④先祖、牧羊老人、“我”都处在漂泊之中,这说明人的本性就是不安于现状,渴望追求新的“景致”,漂泊实际上就是生存的常态。

观点三:隐喻着不同人生态度的碰撞。

①我祖上和我对家族迁徙的态度不同,祖上迁 居到新的地方之后,虽不忘故地,死后仍要回归故里,但他们并不打算追寻过去,而我却总有探寻家族过去的渴望。我的爷爷对此不理解,他对我的好奇笑而不答。

②“我”从农村迁徙到城市后,依然思念眷恋故园;我站在新的地方,却不一定能感受到它“景致”的美好,因此始终怀念旧地,我对城市与农村的态度始终是矛盾的。

③牧羊老人与“我”对迁徙的态度截然相反,他自足快乐,随遇而安。他不理解我站在山这边却想到山那边一探究竟的好奇,我也不理解他永远走下去,不留恋任何美好景致的超然。

(8分;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15、①追 ② 射③造④钻⑤仁

16.(参考)生活没有彩排,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场无法重演的现场直播;

人生没有演习,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次无法重来的真实格斗。 17. 作文评分标准

① 没有抓住材料关键,不明议论的对象,只是看到选择一个角度,就写了追求(成功后不止步)、主宰自己(不让别人的看法左右自己)、什么是幸福、敬畏生命、诗意地栖居、淡泊等。——完全跑题,36分以下.

② 否定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或主要论述个人发展为“伟大意义”,为他人社会奉献等,属偏离题意,得分36——42分。

③ 立意准确,但论述过程中过于绝对,时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词,45分左右。

④ 一直强调追求自己利益的合理性,只是不够辩证,48分左右;若能辩证论述,则在50分以上。

附译文:

王罴字熊罴,是京兆霸城人。王罴刚直倔强,处事公平,州郡人对他又敬又怕。魏太和年间,被任命为殿中将军,不久升为雍州别驾,他为人清正廉洁,疾恶如仇,勤于公事。后来因为军功被封为定阳子,任命他做荆州刺史。梁国又派曹义宗围攻荆州,蓄水灌城,大水距城头只有几块墙板的距离。当时内外多事,没有余暇救援,于是授给王罴铁券,说如果能保全城池,则当授他为该州刺史。城中粮尽,王罴煮粥,与将士们均分而食。每次出战,不曾穿盔戴甲,对天大呼道:“荆州城为孝文皇帝设置。上天如果不保佑国家,就让贼箭射中我的头,否则,王罴必将破贼。”屡次作战,也不曾受伤。齐神武帝派韩轨、司马子如从黄河东岸乘夜渡河,偷袭王罴,王罴没有发觉。等到天亮,韩轨的将士已经登梯入城。王罴还没有起床,听见门外闹哄哄的,便光着身子,露着头发,光着脚,抄起一根木棒,大呼而出,说道:“老罴当道卧,貉子怎能过!” 敌人见了,惊慌后退 。王罴追到东门,部下也有一些人赶到,合力击败敌军。韩轨的将士只得弃城逃跑。文帝听说后,赞许王罴豪壮。当时关中饥荒严重,征调民间粮食,以供军用。有隐藏者,命令互相告发,很多人遭受拷打,也有人因此逃散。只有王罴向来计信用,辖境中无人隐藏粮食,征得的粮食也不比别的州少,而且没有怨言。文帝认为华州是险要之地,派使者犒劳王罴,让他严加守备。等到齐神武兵临城下,对王罴说:“为什么不及早投降?”王罴大呼道:“此城就是我王罴的家,生死在此,想死的过来!”齐神武不敢进攻。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不高兴。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从地上拣起来吃。客人神色很惭愧。他为人又严厉急躁,曾经有一名小吏挟私愤报告事情,王罴来不及下令拷打,竟拿起自己的靴子去打他。每次宴会,王罴都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当时的人推崇他为人平均,嘲笑他为事琐碎。王罴的举止出自真情,不做巧诈之事,凡是他所任过职的地方,虽然在当时没有什么功迹,在他离任后却都思念他。

(15题全文)简约主义的先秦史

盘古说,我开;共工说,我撞;女娲说,我补;夸父说,我______,精卫说,我填;后羿说,我______;仓颉说,我造;神农说,我尝;燧人说,我______;有巢说,我搭;黄帝说,我们怎么搞?尧说,我让;舜说,我也让;禹说,我还是让;启说,让让让,什么让,也不看看人家受得了受不了?鲧说,我堵;禹说,我______;盘庚说,我______;伯夷说,我采;叔齐说,我饿。子牙说,我钓;武王说,我______;穆王说,我游;幽王说,我点;干将说,我铸;鲁班说,我锯;王僚说,我砍;荆轲说,我______;嬴政一躲,没刺着……孙子说,我谋;孔子说,我______;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无为;庄子说,自在;公孙龙子说,我辩;韩非说,把你们这些人统统抓起来!

答案: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评卷安排:作文组:李宏岩 陈洁 王洁

阅读组:

7题——郎秋叶 8、9题——孟繁陶 10、15、16——刘昭燕

11(1)、(2)万晓丽 11(3)—— 姜馨 11(4)——吕小平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精品学习网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第一单元测验题”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高中频道      高中英语学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