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3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题

编辑:sx_xingt

2013-02-07

【摘要】鉴于大家对高中频道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北京市海淀区2013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北京市海淀区2013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题

 

高三语文(2013.1)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第一部分(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翻旧账 行同陌路 荫(yìn)佑 解(xiè)甲归田

 

 

B.扫瞄仪 振聋发聩 档(dǎng)次 卷帙(zhì)浩繁

 

 

C.屏蔽门 囊萤映雪 瓶颈(jǐng) 数(shǔ)典忘祖

 

D.水蒸气 开源截流 挟(xiá)制 罄(qìng)竹难书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电影《咆哮无声》以现代人的视角来解读历史,让观众在现实与历史的比照中有所 ,从而冷静客观地对待生活。

 

②继开封斥巨资重建汴梁城后,许多城市纷纷行动,这种群起 的做法是以复兴文化之名,行败坏文化之实。

 

③中国的文人对大自然总有一种乡愁式的 ,他们常常把自然中的灵山秀水作为自己抒写情怀的寄托之物。

 

A.省悟 效尤 眷恋 B.醒悟 效尤 眷顾

 

C.醒悟 效法 眷顾 D.省悟 效法

眷恋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几年,网络文学日渐流行,但由于创作者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管作品数量众多,也难免泥沙俱下。

 

B.冬泳能增强体质,提高肌体免疫力,但初学者在牛刀小试前必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51edu精品学习网:北京市西城区2013学高三语文期末试)

 

C.某些媒体常常不惜人力、物力,连篇累牍地讲述一些无聊琐事来进行新闻炒作,这有悖于新闻报道的本质。

 

D.一名黑客勾结网管利用木马软件盗取网吧上网费用,两人将赃款二一添作五,虽然手段高明,但仍难逃法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内一家领先的视频分享网站已经与美国职业篮球联盟正式达成了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打造NBA专题报道。

 

B.艺术家应怀着对艺术的真诚来创作富有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作品,不要一味去追求华而不实的所谓的大制作。

 

C.高血脂症人群年轻化,与年轻人工作压力过大、过量食用高热量食物、缺乏锻炼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D.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交规,对闯黄灯、开车打电话等行为严厉进行处罚,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交规”。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宋代是词的鼎盛期,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是宋词的代表作家。

 

B.“四大名著”是指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明代的《西游记》和清代的《红楼梦》这四部章回体小说。

 

C.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将主人公性格中内在的矛盾和悲剧因素用喜剧形式表现出来,讽刺了骑士文化和现实社会。

 

D.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有《雷雨》《日出》《茶馆》等,其中《雷雨》表现了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古之所谓公无私者,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惟其宜可焉。其下之视上也,亦惟视其举黜之当否,不以亲疏远迩疑乎其上之人。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是故为君不劳,而为臣甚易:见一善焉,可得详而举也;见一不善焉,可得明而去也。

 

及道之衰,上下交疑,于是乎举仇、举子之事①,载

之传中而称美之,而谓之忠。见一善焉,若亲与迩,不敢举也;见一不善焉,若疏与远,不敢去也。众之所同好焉,矫而黜之乃公也;众之所同恶焉,激而举之乃忠也。于是乎有违心之行,有怫志之言,有内愧之名。若然者,俗所谓良有司也。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呜呼!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为有司者,不亦难乎!为人向道者,不亦勤乎!是故端居而念焉,非君人者之过也;则曰有司焉,则非有司之过也;则曰今举天下人焉,则非今举天下人之过也。盖其渐有因,其本有根,生于私其亲,成于私其身。以己之不直,而谓人皆然。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②,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已矣乎,其终能复古乎!若高阳齐生③者,其起④予者乎?齐生之兄,为时名相,出藩于南,朝之硕臣皆其旧交。齐生举进士,有司用是连枉齐生,齐生不以云,乃曰:“我之未至也,有司其枉我哉?我将利吾器而俟其时耳。”抱负其业,东归于家。吾观于人,有不得志则非其上者众矣,亦莫计其身之短长也。若齐生者,既至矣,而曰“我未也”,不以闵于有司,其不亦鲜乎哉!吾用是知齐生后日诚良有司也,能复古者也,公无私者也,知命不惑者也。

 

(韩愈《送高阳齐啤下第序》)(51edu精品学习网:北京市西城区2013学高三语文期末试)

 

[注]①举仇、举子之事:指《吕氏春秋》记载的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仇人解狐做南阳县令,推荐儿子午做国家廷尉的事。②世:三十年。齐生:指齐嗥,其兄齐映曾为当朝宰相。起:启发。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一不善焉,可得明而去也 去:离开

 

B.有怫志之言 怫:同“悖”,违反

 

C.其植之也固久 植:确立

 

D.亦莫计其身之短长也 计:考虑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下之视上也 始臣之解牛之时

 

B.若亲与迩,不敢举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C.盖其渐有因,其本有根 实迷途其未远

 

D.为时名相,出藩于南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

 

所以上司选择合理的标准实施自己的想法,内心坦荡不用担心下属猜疑。

 

B.众之所同恶焉,激而举之乃忠也

 

大家共同讨厌的人,要激励他并且举荐他才显得自己忠诚。

 

C.是故端居而念焉,非君人者之过也

 

因此坐下来好好地想一想这种情况,然后就去指责统治天下的人所犯的过错。

 

D.不以闵于有司,其不亦鲜乎哉

 

(齐生)不因为自己受委屈而向有司博取同情,这不也太少见了吗!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肯定古代用人不分关系亲疏远近、唯“宜”是举的原则,批评当今之世为避嫌唯“亲迩”不举的做法。

 

B.本文第三段深入一层,进一步探究上文中“俗所谓良有司”所作所为的原因,指出其根源在于一个“私”字。(51edu精品学习网:北京市西城区2013学高三语文期末试)

 

C.在作者眼中,齐生是一个能改变时风、复兴古风之人,但因为他的哥哥到南方去做官了,有司就没有录用他。

 

D.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纵论古今在用人问题上的公私之别,以古衬今,是一篇内涵丰富、说理透彻的佳作。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36分。

 

10.齐生科举落第后说:“我之未至也,有司其枉我哉?我将利吾器而俟其时耳。”意思是说:我没有达到标准,有司哪里会冤枉我?我将精进我的学业以等待时机。请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齐生说法的认识与思考。(不少于200字)(12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处断句。(5分)

 

老子送孔子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取材于《孔子家语》)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②千呼万唤始出来, 。 ,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③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④ ,归去, 。(苏轼《定风波》) 新 课 标第 一 网

 

⑤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

,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 , ,人道寄奴

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5题。(11分)

 

醉落魄①

 

范成大

 

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③。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即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夜晚,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

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鬓丝撩乱纶巾折”一句,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形貌,其中“撩乱”“折”又与“好风”“临风"相呼应。(51edu精品学习网:北京市西城区2013学高三语文期末试)

 

D.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映相衬,眼前景、耳边笙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相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14.“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3分)

 

15.“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5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①蜜蜂通过一种近似舞蹈的形式将食物的方位、距离等信息传递给同伴,这被称为非灵长类动物中最为复杂的行为。它在相当程度上承载了语言传递信息的功效,称之为“舞蹈语言”。这一奇特行为早在200多年前就为人

类所观察到,但一直没有被深入研究。

 

 

②直到20世纪40年代,奥地利的动物行为学家弗里施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解释了蜜蜂舞蹈这一通讯模式的细节。他的研究发现,蜜蜂回巢后,跳起8字形的摆尾舞:如果蜜源位于太阳的同一方向,它就头朝上爬直线;反之,它就头朝下爬直线;蜜源与太阳方位存在一定夹角时,跳舞蜂也会同样爬一个夹角来表明蜜源的方位。它仿佛在说:“嗨,这个方向有好吃的。”当然,只是一个大致的方向。新|课 | 标|第 |一| 网

 

③此外,跳舞蜂还以舞蹈的速度来表示食物的远近:距离越近,舞蹈过程中转弯越急,爬行越快;距离越远,转弯越缓,动作也慢。有趣的是,如果那只蜜蜂为了寻找食物而飞了弯路的话,它向同伴们指引的方向,不是它所飞过的弯路,而是调整过的直接飞向食物的方向。

 

④后来,科学家又发现了舞蹈蜂会利用翅膀发出嗡嗡的声音,在人们都认为蜜蜂是聋子的时代,有些科学家提出了这样的假说:跳舞蜂在扇动翅膀时可以将某种微

弱的振动传递到蜂房,目的是提醒大家去注意它。其实,不同于人耳对声音的感知,蜜蜂不能感知到声音,但感知物体振动的能力却相当灵敏,它们可以用触角梗节上的约翰斯通氏器来检测空气粒子的振动。蜜蜂在进行摆尾舞时靠翅膀产生一系列脉冲声音,追随的蜜蜂以触角接近舞蹈蜂腹部空气振动最强的地方,来静静地感知这一信息。

 

 

⑤跳舞蜂并不能引起蜂房的振动,而围观的蜜蜂接到信息后会将胸压在蜂房上,发出短暂的尖叫,让蜂房颤动。似乎在告诉舞蹈蜂:“你该停下来了!”跳舞蜂随后吐出一点它所收集的食物,让同伴感受一下“样品"。这真是一个巧妙的安排,跳舞蜂通过拍动翅膀传递信息,同伴则通过振动蜂房告诉它何时停止,两种信息的传递互不干扰。

 

⑥随后,有人又提出了另一个假设:蜜蜂也可能利用携带的食物气味信息来通讯。普林斯顿大学的詹姆斯·古尔德否定了气味假说。他在黑暗的蜂房里设置一个灯,把黑色的胶涂在跳舞蜂的眼睛上,让它看不见灯泡,仍按照正常的太阳规则跳舞。但其他蜜蜂没有被蒙住眼睛,能够看见灯。注视舞蹈的蜜蜂们测量着“舞步”相对于光源的角度,而跳舞蜂则根据重力线和太阳方位来调整角度。这个实验的结果是,蜜蜂们按照错误的指示去寻找食物,(51edu精品学习网:北京市西城区2013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它们排除了气味等其他因素的干扰。

 

⑦现在,让我们把所有的线索拼凑起来,看看蜜蜂是怎样利用舞蹈语言来工作的: 。

 

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舞蹈语言"是蜜蜂传递食物信息的唯一方式,它被称为非灵长类动物中最为复杂的行为。

 

B.蜜蜂8字形的摆尾舞,不仅能传达空间方位和距离远近的信息,还能传达路线的曲直信息。

 

C.蜂巢中的其他蜜蜂是用约翰斯通氏器来检测空气粒子的振动从而感知跳舞蜂传达的信息的。

 

D.詹姆斯·古尔德所作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跳舞蜂在被蒙住眼睛后会向同伴传达错误信息。

 

17.下列的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按照弗里施的理论,蜜蜂们依据跳舞蜂传达的舞蹈信息,就能毫不费力地找到食物的准确方位。

 

B.跳舞蜂在舞蹈后吐出一点它所收集的食物“样品”给同伴,以便让它们知道食物的味道和种类。

 

C.剪掉一点跳舞蜂的翅膀,尽管它依旧跳舞,但因声音波形不同,其他蜜蜂接收的信息可能有误。

 

D.在跳舞蜂发出信息后,如果改变食物的位置,其他蜜蜂仍会按照舞蹈指令去原地寻找蜜源。

 

18.根据文意,用简明的语言将结尾段画线处补充完整。(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

 

冬夜重读史铁生

 

①史铁生是前年年底离开我们的。去年年底,弟弟离开了我。这种时候,别的书都看不下去,只忍不住要翻看铁生的书。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十指连心的疼痛,弥漫在纸页间。

 

②《我与地坛》的开篇,铁生这样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然后,他紧接着说:“这时候想必是我该来了。”

 

③每次读到这里,我都格外心动。总觉得像电影一样,在地坛颓败而静谧的空镜头之后,他摇着轮椅出场了。或者,恰如定音鼓响彻在寂静的地坛古园里,将悠扬的回音荡漾在我的心里。我清楚他与地坛命中契合难舍的关系,当代作家中,哪一位有如此一个和自己撕心裂肺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特定场景,从而使得一个普通的场景具有了文学和人生超拔的意义,而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意象?史铁生的地坛,就像陆放翁的沈园、鲁迅的百草园,就像约翰·列侬的草莓园、梵高的阿尔镇。w W w .X k b 1. c O m

 

④我想起我的弟弟,17岁独自去了青海油田,他临终前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撤回柴达木。我庆幸,他和铁生一样都能魂归其所,而不像我们很多人神不守舍,魂无所依。

 

⑤在史铁生的作品里,母亲是最动人的形象,她49岁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我与地坛》中有这样的描写:“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照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儿明白:母亲已经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⑥“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这样重复的喟然长叹中,地坛中的老柏树、草地的颓墙、虫鸣的午后、鸟儿归巢的傍晚……才一一都有了意义,因为这一切都附着母亲的身影。可以说,地坛是史铁生的,也是母亲的,因有这样的一位母亲而让地坛具有伤感无奈却又坚韧伟大的别样情怀。

 

⑦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想起他《一个人形空白》里的一段:“我双腿瘫痪后悄悄地学写作,母亲知道了,跟我说:她年轻时的理想也是写作。这样说时,我见她脸上的笑……那样惭愧地张望四周,看窗

上的夕阳,看院中的老海棠树。但老海棠树已经枯死,枝干上爬满豆蔓,开着单薄的豆花。”

 

 

⑧窗上的夕阳,枯死的老海棠树,老海棠树枝干上爬满的豆蔓,单薄的豆花,便一下子都成为了母亲那一刻百感交集又无法诉说的情感的对应物,好像它们就是为了衬托母亲的心情与感情,故意立在院子里,帮助铁生点石成金。可以这样说,是母亲的悲惨命运和与生俱来

的气质与情怀,造就了作家的史铁生。我坚定地认为,没有母亲,便没有史铁生的地坛。

 

 

⑨由生活具象而思考为带有哲理性的抽象,是铁生愿意做的,也是铁生作品的魅力,更是和我们一般写作者的区别,如同真正的大海一步迈过了貌似精致却雕琢的蘑菇泳池。他从一己的命运扩大为更为轩豁的世界,使得他的作品融有了思想的含量。

 

⑩他想念地坛里的老柏树,他从它们“历无数春秋寒暑依旧镇定自若,不为流光掠影所迷”中,将其品质出人意料地抽象为“柔弱”。他说:“柔弱是爱者的独信。”“柔弱,是信者仰慕神恩的心情,静聆神命的姿态。”

 

11由老柏树的“柔弱”,他写到世风的喧嚣,他说:“惟柔弱是爱愿的识别,正如放弃是喧嚣的解剂。”之所以由“柔弱”写到“喧嚣”,还是要写地坛,因为地坛曾经是销蚀喧嚣回归宁静的一块宝地,一个解剂——“我说的是当年的地坛。”他特意补充道。

 

12我不知道弟弟执着地梦回的柴达木,是否还是他17岁时的柴达木。我只知道他和铁生所说的“柔弱”一样,敏感而坚信惟有那里是“爱愿的识别”,是“喧嚣的解剂”。

 

13在《想念地坛》最后,铁生写道:“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这最后的“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如一支沉稳的铁锚,将地坛如一艘

古船牢牢地停泊在新时期文学的岸边,也将思念深深埋在我的心里。

 

 

(取材于肖复兴的同名散文)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弟弟的离世触发作者重新去捧读史铁生的作品,沉浸在悲痛中的作者从史铁生的作品中获得了新的感悟。

 

B.作者引用史铁生对地坛颓败而静谧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也暗示了史铁生的不幸命运。

 

C.弟弟临终前要求将骨灰撒回青海柴达木与史铁(51edu精品学习网:北京市西城区2013学高三语文期末试)生对地坛的依恋,表现出人们对自己精神归所的渴望。

 

D.窗上的夕阳、枯死的海棠树、单薄的豆花让母亲触景生情,百感交集,同时激发了史铁生创作的灵感。

 

E.本文多处引用史铁生作品的内容,使文章的内涵丰富,情感饱满,让作者的感悟具体真切而有所依托。

 

20.根据文意,概括作者“冬夜重读史铁生”获得了哪些感悟。(6分)

 

21.文章结尾说,“‘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如一支沉稳的铁锚,将地坛如一艘古船牢牢地停泊在新时期文学的岸边。”请解释这句话有哪些含义。(5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2.作文(60分)

 

请以“为你亮起一盏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51edu精品学习网:北京市西城区2013学高三语文期末试)

 

2013.1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C 2. A 3. B 4. B 5. D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 A 7. A 8. C 9. CX|k |B| 1 . c|O |m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36分。

 

10.(12分)能结合本文内容、联系实际,4分;认识与思考,4分,其

中观点态度1分,分析阐释3分;语言4分。

 

 

1

1.(5分)

 

 

老子送孔子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 当 今 之 士/聪 明 深 察 而 近 于 死 者/好 讥 议 人 者 也/博 辩 闳 达 而 危 其 身/好 发 人 之 恶 者 也/无 以 有 己 为 人 子 者/无 以 恶 己 为 人 臣 者/孔 子 曰/敬 奉 教 /自 周 反 鲁/道 弥 尊 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处为断句处。每答对2处得1分。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参考译文]

 

老子送别孔子,说:“我听说富贵者用财物送人,仁者用言语送人。我虽然不能富贵,但得到了仁者的虚名,请让我用言语送你吧。凡是当今的士人,因聪慧精明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人;因知识广博喜好辩论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欢揭发别人短处的人。作为人子不要想着自己,作为人臣要懂得保全自己。”孔子说:“我一定遵奉您的教诲。”从周返回鲁国,孔子的学说更加受人尊崇了。远方来向他学习的弟子,大约有三千人。(51edu精品学习网:北京市西城区2013学高三语文期末试)

 

12.①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②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③秦爱纷奢 奈何取之尽锱铢 ④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⑤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⑥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共8分。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学生如多写,选前4道小题评分)

 

13. C(3分)

 

14. (3分)答案要点:“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一句表现了作者对热衷功名利禄之人的不屑(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坚守)(1分),也传达出自己享受夏夜清凉的惬意之感(1分),同时,流露出淡淡的落寞伤感之情(1分)。

 

15. 评分要点:①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1分;②赏析该

句的表达效果,3分;3分析作者的情感,1分。

 

 

答案示例1:这一句写词人听笙时所处环境的优美清凉(1分)。作者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真切而生动,表现出声音的轻微、清冷(3分),衬托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1分)。

 

答案示例2:这一句写笙声之妙(1分)。写笙声犹如夏夜凉风吹竹,犹如雪花静静飘落时的簌簌声,描摹出笙声的轻微、清凉;同时以色写笙,以雪的洁白纯一来表现乐音音色纯净、意韵清冷(3分)。同时,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清静悠闲与些许的落寞悲凉(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6.C(3分)

 

17.A(3分)

 

18.觅食回巢的舞蹈蜂跳着8字舞,向同伴传递食物的方位和距离信息(1分);同伴(以触角上的约翰斯通氏器)通过观察舞蹈蜂的动作并接近其腹部空气振动最强的地方,来获得信息(2分);接到信息后,蜜蜂们(将胸压在蜂房上发出短暂尖叫)振动蜂房让跳舞蜂停下舞步(2分);同伴们来到蜂巢门口,观察太阳的方位,然后出发觅食(1分)。(本题6分。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9. B D(4分)

 

20.地坛是史铁生的精神栖居地;母亲赋予了地坛别样的情怀,她的悲惨命运和气质情怀造就了作家的史铁生;史铁生把生活的具象上升为哲理性的抽象,由一己的命运扩大到更广阔的世界,使得他的作品融有了思想的含量。(本题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 这句话指出了史铁生的作品在新时期文学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地位。句中“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意思是空间上史铁生已远离了地坛,但地坛已成为永远的精神依托深植于他的内心,让他能超越尘世的喧嚣获得内心的宁静。而正是这种超拔烦嚣的精神力量使得史铁生的作品厚重深沉,奠定了他在新时期文学的地位,使“地坛”成为文学中一个永恒的意象。(本题5分。对作者评价的理解,3分;对“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的理解2分。意思对即可)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2.作文(60分)

 

依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阅

 

附录1:2012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评分标准(51edu精品学习网:北京市西城区2013学高三语文期末试)

 

作文评分参考

 

类别评分要求评分说明

 

一类卷

 

(60—50分)紧扣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5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55分以上。

 

二类卷

 

(49—40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以4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45分以上。

 

三类卷

 

(39—30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以3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文章可得35分以上。

 

四类卷

 

(29—0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以29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说明: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缺题目减2分。

 

 附录2:

 

【文言文参考译文】

 

古代所说的公而无私的人,他选取、舍

弃、举荐、辞退官员,不把亲疏远近作为选择的标准,只要他适合就可以了。那些下属看待上司,也只看他荐举与罢黜(人员)是否得当,不因(此人)与上司关系的亲疏远近对上司产生怀疑。所以上司选择合理的标准实施自己的想法,内心坦荡不用担心下属猜疑;下面的人员约束自己谨慎行事,对上司确信无疑。所以,做君主的不用辛劳,做臣子的非常容易:看见一个适合的人(擅长此事的人),能够详细了解后加以举荐;看见一个不适合的人(不擅长此事的人),能够弄清楚后就不任用他。(51edu精品学习网:北京市西城区2013学高三语文期末试)

 

 

等到道义衰微的时候,上司与下属互相猜疑。在这种情况下,举荐仇人、举荐儿子的事情,(只能)被记载在书传中被称道赞美,称之为忠。看见一个适合的人,如果此人是自己的亲戚或者和自己关系很近,也不敢推荐了;看见一个不好的人,如果此人不是自己的亲戚或与自己关系疏远,也不敢不用了。大家共同喜欢的人,(如果他做得不对),矫正他的行为并不用他才显得自己公正;大家共同讨厌的人,要激励他并且举荐他才显得自己忠诚。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违背自己内心的行为,有违反心意的言语,有让内心惭愧的名声。像这样的人,是世俗所说的好官。

 

唉!现在统治天下之人,不也很辛劳吗!做官的人,不也很艰难吗!做仰慕道义的人,不也很劳累吗!因此坐下来好好地想一想这种情况,不是主宰天下的人的过错;如果说是做官的人(的过错),那么也不是他们的过错;如果说是当今全天下人(的过错),那么也不是全天下人的过错。因为它的发展是有原因的,它的来源是有根源的,产生于对自己亲人的偏爱,形成于对自身的偏爱。因自己不正直,就认为别人都这样。这种思想的确立原本长久,想根除它实在困难,不用一百年也必定得三十年,是不能成功改变的;不能做到了解生命与自然的规律、不迷惑,是不能成功改正的。算了吧,难道最终还能复兴古道吗!

 

像高阳的齐生,他难道不能启迪我们吗?齐生的兄长,是当时有名的丞相,到南方出任地方官了,朝廷中的重臣都是他的老朋友。齐生在考进士的时候,官员因为这个原因多次委屈齐生(不录取他),齐生不这样认为,竟然说:“我的学问还没有达到,官员怎么会委屈我?我将精进我的学业来等待时机吧。”他对自己的学业有远大志向,东归还家。我观察当时的人,有不得志就怪罪上司的人是很多的,却不考虑自身的不足。像齐生,已经达到标准了,却说:“我还没有达到标准。”他不因为自己受委屈而向有司博取同情,这不也太少见了吗!我因此知道齐生今后一定是个好官,是能够复兴古道的人,是大公无私的人,是了解生命与自然的规律、不迷惑的人。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小编在此特意收集了有关此频道的文章供读者阅读。

 

更多频道:

 

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 高中资讯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