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同步练习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政治经济制度同步练习

编辑:sx_liujy

2015-10-08

两汉时期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以下是第二章两汉政治经济制度同步练习,请大家认真学习。

一、选择题1.“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部署了全国统一的战略和策略

C.秦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2.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4.《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明代张岱所著《夜航船》也记载:“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由此可知秦朝

A.废除贵族特权 B.加强君主专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设置三公九卿

5.(2010·河南实验中学模拟)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政在得民”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这些被分封的土地来源于

A.皇帝占有的土地 B.新开垦的荒地

C.兼并农民的土地 D.原王国的部分土地

7.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C.刺史制度 D.郡县制9.下列关于编户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编户齐民的身份是独立的

B.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役

C.需要向地主交纳地租

D.受封建政府的严格管理

10.西汉时,秋收刚结束不久,王老汉就唉声叹气,原因是刚收获的粮食又要上缴了。据你推测,当时王老汉可能缴纳的税有

①田租 ②人口税 ③更赋 ④田亩附加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通过秦朝时期的艺术品以及有关文献记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3: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请回答:

(1)从材料1图片中你可以得到关于秦朝的哪些历史信息?

(2)要了解《史记》中关于秦始皇陵内部情况的记载是否属实,还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3)如何看待材料3中杜牧对阿房宫的记载?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武王)封诸侯……封尚父于营丘曰齐……余各以次受封。

材料2:《孟子》记载周分封的情况是“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军队)移之”。

材料3:《汉书》记载:“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自身)以大,末流(不良习气)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分离)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4:《汉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武帝)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法定继承者)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上从矣。”

请回答:

(1)材料1、3、4反映了什么共同现象?

(2)材料3的做法是统治者出于什么原因采取的?带来什么后果?

(3)材料2、4表述的办法反映出统治者的什么共同目的?最终影响不同的原因何在?

第二章两汉政治经济制度同步练习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链接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的统治同步练习(带答案)

高三历史第二章秦朝的统治同步练习(带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