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同步练习

高三月考历史练习同步

编辑:sx_chenj

2014-05-02

高三月考历史练习同步

高三月考历史练习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    )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2.“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 (    )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

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

A.宋代活字印刷术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的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4.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     B.维护封建经济

C.反对封建统治      D.反对外来侵略

5.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的评价,哪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是进步的和爱国的思想

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7.某大会宣言提出:“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在该理论的指导下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B.发生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C.国共合作有了政治基础            D.国民革命取得了胜利

8.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    )

①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其中第④阶段看法的成因是中国 (    )

A.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B.成为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C.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D.成为美苏冷战的前沿

10.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联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的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③

11.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    )

A.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制度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12.1992年,邓小平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他倡导“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B.他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他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他的南方谈话,为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提供基础

13.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1961年9月,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中写道:“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下列对此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不结盟运动主张以和平共处原则解决国际问题

B.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C.不结盟运动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不结盟运动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15.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

A.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B.都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稳定

C.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16.右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    )

A.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B.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C.表现真实自然的人性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17.《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18.在19世纪欧洲思想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分别是《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的发表,这两者 (    )

A.对当时不公的社会问题的态度完全相同

B.都从根本上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

C.都与宗教思想桎梏直接相关

D.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完全一致

19.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家元首”

B.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D.“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20.“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与该诗是同一创作风格的美术作品是    (    )

A.《向日葵》     B.《格尔尼卡》    C.《自由引导人民》  D.《伏尔加河的纤夫》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3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2分)说明两者的关系。(2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4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2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是经历了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了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二:间接民主乃是现在最流行的民主,那便是由老百姓选出代表负责处理国政,这又叫作代议的民主。这种间接的民主体现在有三种类型,第一是内阁制,以英国为代表;第二是总统制,以美国为代表;第三是委员制,以瑞士为代表。

——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材料三: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承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雅典权力的理解。(4分)

(2)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同?(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实现“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3分)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3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号为‘大夫’者,宜厚其忠信,敦其礼义,使善大于匹夫之义,足以化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材料二:……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文章选编》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董仲舒的主要观点及其目的。(4分)

(2)请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卢梭思想最主要的共同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共同时代背景。(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陈独秀将孔子与共和对立起来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一思想所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是恢复礼乐,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文化的糟粕,汉人的繁缛腐朽。……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这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不适合北魏国家的国情和族情,是北魏政治危机的开端,北方的革命性完全被南方的虚腐性所取代,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如何认识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的影响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此的认识。(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学习先进文明方面,日本明治维新与孝文帝改革相比有何主要不同?试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加以说明。(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明?(2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十五年(1696年)圣祖亲征,噶尔丹窜死,朔漠平。——《清史稿•地理志》

材料二:五十二(1731年)癸巳春正月戊申,诏封后藏班禅胡土克图喇嘛为班禅额尔德尼。

——《清史稿•圣祖本纪》

材料三:康熙帝谕令:“尼布潮(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

——《圣祖实录》

材料四: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宵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台湾外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有效处理民族关系采取的措施与意义。(4分)

(2)据材料三,康熙帝是如何认识尼布楚地区的地位的?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2分)

(3)据材料四,康熙帝为什么拒绝郑氏的请求?康熙帝是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有何意义?(5分)

相关推荐

高三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练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