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试题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预测卷(附答案)

编辑:sx_gaohm

2016-10-21

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预测卷,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48分)

1.东汉时期,中央“三公”名义上仍然是最高级官员,而尚书台已经成为处理政务的主要机关,但不能说是国家的正式政务机关。汉光武帝刘秀设吏曹、民曹、客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作为尚书台的下属机构。东汉时期尚书台机构的突出特点是

A.完全取代“三公”执掌全国政务              B.架空“三公”与中央分权相结合

C.类似于三省六部制的前身                    D.标志着中央中枢机构的基本成熟

2.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蕴涵了很多处世哲学,如“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树大招风”的。这说明古代中国人

A.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B.重天命轻人为的处世理念

C.农本儒本的社会意识                          D.重农业重儒学的处世道德

3.“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心而定也。尧谓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言察身以知天也。……天子者,则天之子也,以身度天。”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意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C.意为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                        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4.某思想家说:“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皆有怵惕侧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下列选项中,属于上述思想合理延伸的是:

A.“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C.“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5.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B. 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C. 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 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6.时任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联合西南将领通电全国,电文曰:“某等眷怀祖国,义愤填胸,痛禹甸之沉沦,悯华胄之奴隶。圣贤桑梓,染成异族腥膻……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悉索敝赋,背城借一。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作后盾,愿效前驱。”材料反映的是

A.北洋军阀通电赞成共和以投机革命         B.五四运动的爱国要求得到军人响应

C.北伐的胜利进军造成军阀内部分裂        D.日本全面侵华激起爱国将领奋起请战

7.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

8.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A.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9.某次国际会议达成宣言“关于越南,在尊重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的基础上对各项政治问题的解决,应使越南人民享有经由秘密投票的自由普选而建立的民主机构所保证的基本自由。为使和平的恢复得到足够的进展„„将在一九五六年七月内,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中所规定的国际监督和监察委员会成员国代表所组成的国际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普选。”该会议(  )

普遍认同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推动亚非国家相互同情和支持

C.对中国的对外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D.使越南完成了统一大业

10.某科学家曾这样评价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的意义:“他如此清楚地出现在感官前,以致古往今来烦扰哲学家们的所有争辩立即为我们眼睛看到的无可辩驳的证据所破除,从而使我们摆脱了有关这一科目的啰嗦的争论。”该科学家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         C.普朗克        D.伽利略

11.唐诗及其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要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12.清代恽寿平在《南田论画》中说:“元人幽亭秀木,自在化工之外,一种灵气。惟其品若天际冥鸿,故出笔便如哀弦急管,声情并集,非大地快乐场中可得而拟议则也。”材料说明当时绘画领域

A.青绿山水居画坛统治地位          B.追求画面景物复杂精巧

C.绘画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          D.绘画艺术讲究师法自然

13.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14.恩格斯读了某书后欣喜异常地说, “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是历史发展的产 物”。列宁也评价这本书“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 础之上”,“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这本书的重要社会价值在于(     )

最早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B.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

C.启迪人们理性思考并加速了欧洲启蒙运动的来临

D.彻底打破了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

15.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D.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16.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下表为《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部分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下列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史解读不正确的是:

A.最能体现我国古代科技辩证整体性特征的是中医学

B.“天、地、人”整体观导致了古代天文学十分繁荣

C.中国古代的科技形态长期保持理论型和实用型的特点

D.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与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条件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