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试题

上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模拟卷(含答案)

编辑:

2016-10-21

【解析】考点: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是英国向民主社会过渡的第一步, C、D两项夸大了光荣革命的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仍然是君主国家,B项错误;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A项是正确的。

13.美国历史学家布卢姆曾说:“独立战争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立了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材料反映出美国制定新宪法的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   B.实现普通公民的平等

C.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加强地方政府的权力

【答案】C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的联邦制。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只是一个由13个州组成的松散联盟,即“邦联”,“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美国制定新宪法主要是由于原有的邦联政府软弱无力,所以制定新宪法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14.“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宪法制定过于仓促   B.各派政治力量斗争激烈

C.外来武装干涉使然   D.资本主义发展必然结果

【答案】B

【解析】考点:考查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 年宪法以一票优势确立了 共和制,这反映出各派政治力量斗争激烈。

1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B.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根本利益

C.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 D.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

【答案】D

【解析】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从德意志本国的国情出发,照顾到统治阶级内不同阶层的利益,通过协调各方关系,最终将国家统治的基础固定下来,实质上是为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16.《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阶级斗争学说        B.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

C.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D.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答案】B

【解析】考点:《共产党宣言》。从材料中“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映《共产党宣言》主张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故选B。A项错误,阶级斗争学说的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获取政权;CD项材料未体现。

17.《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答案】B

【解析】考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首先根据《四月提纲》,即可判断这一时期俄国二月革命已经结束,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结束,正在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故C项不符合题意。然后再根据材料核心信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说明列宁强调俄国无产阶级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故排除AD两项,B项符合题意。

18.《美国通史》:“这不仅改变了美国过去在和平时期不参加美洲大陆以外任何军事集团的传统对外政策,而且标志着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美国“全球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的标志是

A.形成雅尔塔体系       B.提出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D

【解析】考点: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军事集团”“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 署”,由此判断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选 D。雅尔塔体系奠定美苏战后两 极格局,排除 A;B、C 两项分别是美国冷战政策的政治、经济表现,皆排除。

19.萨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其依据主要是

A.美国的冷战战略遭遇重大挫折       B.西欧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C.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解体       D.多个力量中心日益崛起

【答案】D

【解析】考点:冷战。萨缪尔•亨廷顿认为冷战时期文明间的权力均势正在变化,“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西方文明正在衰落,它在领土和人口、经济产值、军事能力等方面逐步发展缓慢;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等多个力量中心日益崛起。故选D。

20.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B.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

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朗

【答案】D

【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农户将蚕丝作为商品出售,反映了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21.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答案】A

【解析】考点: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西汉、唐朝都城长安及北宋都城最初是皇权的辐射中心,即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但市、坊界限布局变化后,商业中心的地位也日益重要,这实际反映出商品经济的发展。

22.1872年,“机器缫丝(厂)创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

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材料中的缫丝厂最可能坐落于

A.北京附近        B.广州附近       C.西安附近       D.成都附近

【答案】B

【解析】考点:民族工业的兴起。根据材料中的“1872年”、“简村堡陈启沅(源)”、“用机器”、“交洋人”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个缫丝厂指的是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故选B。

23.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答案】C

【解析】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只适合B和D两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连A项都不适合。

24.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

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答案】D

【解析】考点:考察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从材料中的时间1937——1942年,以及其地区主要在四川、湖南、陕西等内地,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的侵略,工厂企业内迁,随集中于内地,体现的工业布局的变化。故A、B、C不合题意。故应选D。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