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政治 > 高二政治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政治下册社会意识与价值观常考知识点

编辑:

2017-11-06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本框题的根本内容是阐释价值观的含义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包括三层意思:一是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二是论述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三是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1.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1)价值的含义

这是个教学难点。

哲学上所说的价值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理解价值这一概念要注意:

①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关系

日常生活中,粮食、水果等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满足人们穿、住需要的属性;书籍、艺术等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可见,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而这些具体的价值又可以概括为几个领域,即经济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这是具体事物、具体领域的价值。而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是在具体价值的基础上概括抽象出来的,它比具体领域的事物的价值更广泛、更抽象。这些具体领域的事物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这些领域的事物的属性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一点是共同点。所以哲学上的价值就应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这里的“事物”,即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如衣服、房子等物质产品能够满足人们衣、住等物质方面的需要。音乐、电影、图书等精神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它们具有各自的属性。它们对人的积极意义,就是哲学上的价值。

注意:第一,当教材指出“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之后,又说“这里所说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但在以后各段的叙述中又常常使用“客观事物”一词。这并不是说精神现象是物质现象,而是表明一种精神现象的属性能满足人的需要,它具有客观性,不是由人任意规定的。这就如同说“真理具有客观性”,把真理也叫“客观真理”一样。

第二,要注意同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加以区分。经济学的价值仅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交换的依据。而哲学上所说的价值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可见,哲学上的价值比商品的价值更广泛、更抽象。商品的价值只是其中的具体领域的价值。

(2)价值观的含义

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但某一事物是否对人有价值呢?如果有,其价值是大还是小呢?人们将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它们,利用它们,并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判断它们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观念。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我们所说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如何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是人们判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是一种评价,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价值观既然是一种社会意识,它就具有社会意识的共性,它的形成和变化发展归根到底应由社会存在的状况来说明,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我们要从两个密不可分的层次来说明这个问题。

(1)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的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当今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要发展经济和科技,就要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包括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所以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的价值观。

(2) 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一种价值观一经形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是自然的奴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成为自然的征服者、主宰者。特别是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乃至掠夺自然资源,只注意到经济价值而忽视自然的生态价值。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导致了对大自然的严重破坏,最终遭到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进入20世纪以来,全球环境不断恶化,多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在沉重的教训面前,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应是和谐发展的。于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科学生态价值观就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将这种观念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我们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见,人们的价值观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的。

注意: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一种新的价值观的形成意味着价值观的变化。

价值观人人都有,但是对于同一事物的评论,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多种多样的。

(3)价值观的多样性

价值观的多样性是指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说,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如原始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应是以吃为主的物质方面的需求。而今天的人们不仅追求物质需要,还要有丰富的精神需要。同一时期的人们面对同一事物,对其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评价,也会不同。比如,同样是“大学生舍身救老农”,有的人认为是不值得的。因为,大学生对社会的贡献会比老农大。有的人认为是值得的,因为,不能只看一个人的物质方面的贡献,还要看他在精神方面的贡献。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会激励千千万万的人们努力工作,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剥削阶级是满足个人私利,以金钱多寡为评价标准,而被剥削阶级则是反剥削和压迫。可见不同阶级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价值观是多种多样、变化发展的。

人们想问题、做事情都要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指导下进行,而在指导人们行为活动中,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人们的价值观不同,追求的具体目标、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评价必然不同,行为的动力和效果也不一样。可见,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3.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具有的“导向作用”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确定自己的具体认识活动和改造活动应该指向的对象。价值观不同,人们的努力方向、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如,一个人如果认为遵守法纪是有价值的,那么在这一观念指导下,他会严守法纪,为社会安定做出自己的努力。如果一个人认为法纪约束人,遵不遵守无关紧要,那么他就不会严守法纪,也就不会为社会安定做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人们的价值观一经形成,便指导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在活动中,人们首先要判断它有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事,人们是不会去做的。例如栽树,当人们认为没有价值时,就不会去栽树。当人们认为栽树非常必要,可以防沙固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时,就会去栽树。在这里,认识什么就改造什么或不认识什么也就不改造什么,就是价值观所起的导向作用。

[想一想]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说明我们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即要少投入多产出,提高经济效益。之所以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因为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发展经济只有产出,不看投入。往往靠多上项目,以增加原材料消耗、浪费资源为代价。虽然利润、产量增加了,但经济效益却不高。随着人们对资源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对市场竞争认识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懂得,要在大潮中站稳脚跟,处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即少投入多产出。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变的要求。

第二,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等,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就意味着他认为选择这样的道路是“值”得的,有积极的意义。他会努力将自己的价值观转化为现实。由于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

例如,如何对待生与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死价值观。贪生怕死是一切剥削阶级和极端自私的人的共同特征。而那些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和社会进步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志士仁人和革命先烈,却能使自己短暂的人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语录]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毛泽东

这段语录选自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文,它非常鲜明地指出了正确的生死价值观。一方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应该珍惜生命,并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做到生得有意义;另一方面,人民的利益、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生命相比更为重要,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社会进步,应该勇于牺牲,视死如归,做到死得有价值。如黄继光、雷锋、孔繁森、李向群等革命烈士都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投靠日本军国主义的汉奸的死,却比鸿毛还轻,现阶段,那些违犯党纪国法而被押赴刑场的人,也是如此。可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有助于进行正确的人生选择,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重大的问题。

注意: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有普遍的显著的导向作用。青年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其导向作用。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