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政治 > 高二政治暑假作业

高二暑假政治作业答案2015

编辑:

2015-08-06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积极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④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12.下边漫画启示我们

①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要把握矛盾的同一性 ②坚持全面观点看问题,客观理解矛盾的双方③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④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3.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按重量的数量级分类,由此发现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于是“碎花瓶理论”产生了,并在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物体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碎花瓶理论”之所以具有上述作用,是因为该理论

①正确揭示了物体破碎的规律,可以指导相关实践活动正确开展

②是实践的产物,凝聚了人类的脑力劳动

③找到了物体碎片之间关系的共性,对分析具体物体碎片关系具有指导作用

④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4.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多次重复“数落”会使越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从哲学角度肴,克服超限效应需要①尊重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②坚持适度,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③注意方法,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④避免刺激,因为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公祭仪式上提到对待战争的态度时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这告诉我们①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明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②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实践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凡事需要吃一堑,长一智

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明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简答题(40分)

16.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世界瞩目,万众关心。在世界法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价值的中华法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推进依法治国应当树立起民族的文化自信,于中华民族法治文明中寻求历史的智慧,于世界法治文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树法治思维,在全社会营造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也迎来了法律体系形成后的大修改、大完善期。近年来,我国修改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这将构建起让创造热情竞相迸发、创新动力充分涌流的制度环境,为激发发展活力、鼓励创新创造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关观点,阐明我国修改完善法律的必要性。(16分)

17.2014年9月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力破“一考定终身”陈规;实行不分文理政策;力改“唯分数论”,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学参考,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根据意见,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取消学科奥赛、体育艺术等6项鼓励性加分项目,保留烈士子女、少数民族考生等5项扶持性加分项目。

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材料一蕴含的哲学思想。(24分)

高二政治暑假作业9参考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1.A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强调了设问的运动,也没有否定事物的静止,故A正确;“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否认了事物的静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B、D符合这一观点,但不符合设问要求;C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2.D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体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意识的来源和内容都是客观的,C正确;D说法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