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政治 > 高二政治试题

高二政治期中试卷及答案(下册)

编辑:

2016-04-28

21.不论是静止,还是行动,都要掌握好时机。从哲学上看,体现了

A.联系是可以创造的                             B.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

C.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D.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22.“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

南宋诗人杨万里描写夏天的荷花是这样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范大成描写秋天的荷花是这样的:“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绢波浪绉浅蓝。行到闹红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回答24—25题。

24.材料表明:

A.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C.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D.事物内部包含的矛盾特殊性构成了该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5.下列俗语、成语与上述材料寓意不一致的是:

A.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B.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C.量体裁衣,看菜吃饭         D.张冠李戴,良莠不分

某老师问学生:“雪化了,是什么?”大多数同学回答“是水”,“是泥水”。有一位同学却回答:“雪化了,是春天”。老师对此大加赞扬。据此回答26—27题

26.事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可以有多个

B.许多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C.任何事物的答案不可能是惟一的

D.人们对某种现象的反映往往有不同的结论

27.“雪化了,是春天”。这是

A.抓主要矛盾的要求            B.创新精神的体现

C.立足全局的要求              D.抓本质,抓主流的要求

28.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既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这启示我们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必须

①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③发挥内因和外因的合力作用         ④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9.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表明

A.创新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的束缚

C.要敢于否定一切权威          D.要敢于突破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30.中国家长常强调“小孩要乖”。乖,意味着对现有秩序的默认。而创新则是要打破惯性思维,锻炼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模式。“乖小孩”一般情况下会缺乏

A.对权威和书本知识的尊重      B.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

C.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作风    D.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 非选择题(40分)

31. 材料: 去年秋季至今,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几十年一遇的严重干旱,西南部分地区如云南中部和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四川南部、广西西北部等地存在重度气象干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全面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合理调配水源,加大灌溉力度。野外用火需加倍小心。实施人工增雨或者增雪的作业,利用秸秆覆盖等措施进行保墒抗旱。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发展节水灌溉,修建引水蓄水工程、选择耐旱作物等。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抗旱救灾工作。

问题: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合理性。(10分)

32.  材料:由于30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10分)

33. 材料:《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农村经济结构问题不解决好,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素质结构的提升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要做好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就必须认清和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演化的规律,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问题: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0分)

34.  材料: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某企业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化“危”为“机”,实现了新的发展。该企业把自己的成功秘笈概括为四条:一是解放思想,鼓足干劲,发挥人的创造能力;二是以敏锐眼光抓住政策带来的契机,把机遇变成实实在在的商机;三是凭借拥有的过硬的自主研发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四是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企业生产转型升级。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该企业是如何化“危”为“机”,实现新的发展的?(10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