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课后练习题:论雅俗共赏练习

编辑:sx_xingt

2013-03-26

【摘要】鉴于大家对精品学习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二语文课后练习题:论雅俗共赏练习”,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语文课后练习题:论雅俗共赏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垮( )台   蜕( )变  陈寅恪( )  李翊( )

•       •        •      •

柳耆( )卿  两橛( )  诲( )盗   寒碜( )

•       •     •        •

二、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qiān( )就    shēn( )士

chán( )宗    虚wàng( )

cēncT( )错落  yí( )和园

三、解释下列词语或句子。

1.出奇制胜:

2.蜂拥而上:

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4.分水岭:

5.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6.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7.气盛言宜:

四、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1.“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中,作者运用“大概”而不是“应该”,这是为什么?“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那欣赏的是什么“文”呢?

答:

2.在朱自清看来,“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

答:

五、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单就玩意儿而论,“雅俗共赏”虽然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固然,这在雅方得降低一些,在俗方也得提高一些,要“俗不伤雅”才成;雅方看来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是不能“共赏”的。但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我们想起了“有目共赏”这句话。孟子说过“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有目”是反过来说,“共赏”还是陶诗“共欣赏”的意思。子都的美貌,有眼睛的都容易辨别,自然也就能“共赏”了。孟子接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说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谓人情不相远。但是这不相远似乎只限于一些具体的、常识的、现实的事物和趣味。譬如北平罢,故宫和颐和园,包括建筑,风景和陈列的工艺品,似乎是“雅俗共赏”的,天桥在雅人的眼中似乎就有些太俗了。说到文章,俗人所能“赏”的也只是常识的,现实的。后汉的王充出身是俗人,他多多少少代表俗人说话,反对难懂而不切实用的辞赋,却赞美公文能手。公文这东西关系雅俗的现实利益,始终是不曾完全雅化了的。再说后来的小说和戏剧,有的雅人说《西厢记》诲淫,《水浒传》诲盗,这是“高论”。实际上这一部戏剧和这一部小说都是“雅俗共赏”的作品。《西厢记》无视了传统的礼教,《水浒传》无视了传统的忠德,然而“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官逼民反”,也是人之常情,梁山泊的英雄正是被压迫的人民所想望的。俗人固然同情这些,一部分的雅人,跟俗人相距还不太远的,也未尝不高兴这两部书说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这可以说是一种快感,一种趣味,可并不是低级趣味;这是有关系的,也未尝不是有节制的。“诲淫”“诲盗”只是代表统治者的利益的说话。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我们的知识阶级。这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于是乎有了白话正宗的新文学,词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正经的地位。还有种种欧化的新艺术。这种文学和艺术却并不能让小市民来“共赏”,不用说农工大众。于是乎有人指出这是新绅士也就是新雅人的欧化,不管一般人能够了解欣赏与否。他们提倡“大众语”运动。但是时机还没有成熟,结果不显著。抗战以来又有“通俗化”运动,这个运动并已经在开始转向大众化。“通俗化”还分别雅俗,还是“雅俗共赏”的路,大众化却更进一步要达到那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这大概也会是所谓由量变到质变罢。

1.朱自清先生认为,怎样才能达到“雅俗共赏”呢?

答:

2.朱自清先生认为,在议论“雅俗共赏”的心理基础——“共同美”时,朱自清提出了他所理解的欣赏“条件”,这条件是什么?

答:

3.在朱自清先生看来,为什么说《西厢记》与《水浒传》正是“雅俗共赏”的作品?

答:

4.朱自清先生的这种观点,对今天的小说创作来说,能够给出一点不同的启发的,你能说说吗?

答:

5.在讨论“雅俗共赏”时,朱自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通俗化”与“大众化”的区别,“通俗化”与“大众化”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总结】2013年精品学习网为小编在此为您收集了此文章“高二语文课后练习题:论雅俗共赏练习”,今后还会发布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您在精品学习网学习愉快!

更多频道:

高二语文      高二英语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