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高二下学期语文一单元训练题:药练习题有答案

编辑:sx_xingt

2013-03-27

【摘要】感谢您对精品学习网高二语文试题栏目的关注,小编特意在此发布了此文“高二下学期语文一单元训练题:药练习题有答案”在2013年精品学习网也会更多的为您发布更好的文章,感谢您对精品学习网的支持与关注,希望此文能给您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二下学期语文一单元训练题:药练习题有答案

1.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咳嗽(sou) 蹩(bié)进攫(jué)取

B.搭讪(shàn) 饱绽(dìng) 瘐(yǔ)毙

C.分(fèn)外踌躇(chú) 跄(cāng)踉

D.发怔(zhēng) 冤枉(wang) 竦(sǒng)然

2.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

A.如果有一天 B.忽然有一天

C.一天之间 D.有一天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大世界,各种各样的信息鱼龙混杂,青年学生们要擦亮眼睛。

B.这些文学史作涵盖经史子集直到小说戏曲八股文,简直是具体而微的百科全书。

C.而今,文学萧条了,音乐冷清了,话剧玩不转了,小品臭街了,而影视却成了众望所归的主流消费品。

D.对作文中的错别字,很多同学往往不以为然,久而久之,将会变成“白字先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现行医疗制度、医院权利、病人权利以及医疗事故的鉴定,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

B.国家自从明确了全国统一的“五一”、“十一”长假以后,中国的假日经济就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

C.“中国的美国”既是一个时代,亦是一种心态,它的滥觞是由信息便捷、知觉丰富同与之成比例的思想缺乏的共同使然。

D.现代人追求生活表面的气派,把时间、精力用于各种行头包装,但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不仅是生活的舒适指数,更是对生活可能性的拓展。

5.按写作时间先后,下列作品的顺序应是()

①《一件小事》②《药》③《孔乙己》④《祝福》⑤《社戏》⑥《呐喊自序》⑦《为了忘却的记念》

A.③②①⑤⑥④⑦ B.②③①⑥④⑤⑦

C.①②③⑤⑥④⑦ D.①③②⑤⑦⑥④

6.选出对下列语段景物描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微风平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A.通过写枯草、寒风、乌鸦,渲染了两位老人上坟时的悲凉气氛。

B.通过景物描写显示周围的静,衬托出两位老人的悲痛心情。

C.显示出周围的寂静,表现出夏瑜母亲的期待——乌鸦飞上坟顶,鬼神显灵。

D.显示出清明节坟场的凄凉、寒冷和寂静,表现出两位老人的悲痛心情。

7.夏瑜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陷囹圄,危在旦夕,还劝说牢头造反,表现出夏瑜确实是一位舍生取义的革命者。

B.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爪牙——牢头宣传革命道理,实在是明珠投暗了,反映出夏瑜没分清敌友。

C.清王朝的天下大家坐,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针锋相对,推翻异族统治的大清天下,正是“驱逐鞑虏聪虏、恢复中华”的精神,这句话反映了夏瑜思想中的民主性和民族性。

D.鲁迅先生通过塑造夏瑜,反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弊端,批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使弥满了青白的光。

(1)对文中第一句话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烘托了华老栓的心理活动B.交代了故事情节,直接为主题服务

C.渲染了冷清、凄寂的气氛D.暗点秋瑾被害的时间

(2)对文中第二句话的含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点出了华老栓的身份、地位 B.表现了华老栓为儿子治病不辞艰辛

C.说明老栓夜间并没有睡着 D.为下文写老栓买药做了铺垫

9.夏瑜在狱中被红眼睛阿义打了以后,还说:“可怜哩”,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夏瑜在进行自我宽慰

B.夏瑜在哀叹辛亥革命的失败

C.夏瑜认为阿义死心塌地为统治者效劳实在可悲

D.夏瑜为自己对阿义的教育如对牛弹琴而慨叹

10.小说结尾写道:“……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校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段描写的作用是()

A.映衬两位母亲的麻木、呆滞B.渲染坟场的悲凉与恐怖

C.是坟场环境的如实写照D.表现出小说的悲剧性结局

11.“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这段话说明华老栓 ()

A.非常珍惜包中的人血馒头,因为它来之不易。

B.愚昧迷信,对人血馒头寄寓了无限的希望。

C.麻木不仁,对馒头上的血是谁的毫不关心。

D.爱子心切又迷信愚昧,对包中的灵丹妙药极为珍惜。

12.《药》有两条线索:明线写华家悲剧,暗线写夏家悲剧,作者把线索处理成一明一暗的意图是()

A.文中华家的人物都登了场,而夏瑜则是虚写,故做华明夏暗的处理。

B.作为文中唯一的革命者夏瑜,作者主要揭示其脱离群众的弱点,故做暗线处理。

C.明暗交错,结构新颖,节省笔墨。

D.突出华老栓的愚昧、落后、麻木,进而揭示夏瑜不被群众理解的悲哀。

13.选出对下面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项()

(1)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的四个黯淡的金字。()

A.暗示秋瑾被杀害的地点,突出时代特征。

B.表现出作者对革命烈士深切的怀念。

C.展示华老栓“买”到人血馒头后的兴奋与幸福感,从而衬托出他的愚昧、落后。

D.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

(2)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A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草营人命、滥杀无辜的罪恶。

B表现了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C为下文华、夏两家分别在路两边为儿子上坟的情节做了铺垫。

D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为富不仁的罪行,呼唤人民的觉醒。

参考答案:

1A2C3B4D5A【解析】《孔乙己》1919年3月,《药》1919年4月,《一件小事》1920年7月,《社戏》1922年《呐喊自序》1922年12月,《祝福》1924年2月,《为了忘却的记念》1933年2月6C【解析】A、B、D的理解是笼统、空泛的,联系上文夏四奶奶看见花圈以为是儿子亡魂显灵,所以应选C。7D8⑴B⑵D9C10D11D12D13⑴D⑵D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精品学习网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二下学期语文一单元训练题:药练习题有答案”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