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粤教版必修高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编辑:sx_xingt

2013-03-19

【摘要】鉴于大家对精品学习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粤教版必修高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粤教版必修高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粤教版必修四高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简介开始:粤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检测题BR【注意事项】BR1.本试卷共21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BR2.考生只能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必须写在指定的答题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答案无效。BR3.考生必须保证试卷的整洁,书写的端正。BR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BR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BR。。此内容文章属于《粤教版必修四高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栏目,以上内容为《粤教版必修四高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011-6-9 19:07:06》简单介绍,正文正式开始》》》

粤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检测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1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只能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必须写在指定的答题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证试卷的整洁,书写的端正。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嘹亮(liáo) 孱头(cán) 笏板(wù) 丰腴(yú)

B.气氛(fèn) 匀称(chēng) 迥然(jiǒng) 高擎(jìng)

C.捋虎须(luō) 顷刻(qǐng) 漩涡(xuán) 鞭笞(chī)

D.脉络(mò) 徘徊(huí) 中伤(zhòng) 蠹虫(d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矫揉造作 出神入化 饶有兴趣 顺理成章

B.贪图安逸 销魂钩魄 精美绝仑 艰苦卓绝

C.不可思意 标新立异 礼上往来 冠冕堂皇

D.身先士卒 如坐针毡 语无伦次 以逸代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陈水扁的台独观点一出笼,便被两岸正义之士批得体无完肤,对此陈水扁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

B.台独分子吕秀莲数典忘祖,竟公开宣称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乃是台湾人的大幸,台湾和大陆是“远亲”和“近邻”的关系。

C.如果台独势力一意孤行,彻底背弃一个中国的原则,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我们将不得不义无反顾地采取果断措施,决不姑息。

D.李登辉、吕秀莲之流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两会”当然要开好,但开好“两会”并不是非要干扰首都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代价的。

B.如今的月饼一改简单、纯朴的传统样式,不仅让人眼花缭乱,而且有点匪夷所思。

C.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D.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①,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②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③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④之甚也。若 我 教 子 必 每 暮 令 人 往 窃 为 楚 亭 夜 善 灌 其 瓜 勿 令 知 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⑤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选自《新序•杂事四》)

注:①边亭:边境;②劬:qú 勤劳;③窳:yǔ 懒惰;④褊:指心胸狭小;⑤惄:nì 忧思。

5.对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搔:通“骚”,扰乱

B.楚亭旦而行瓜行:巡视

C.此梁之阴让也让:谦让

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信:守信用

6.下列每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B.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C.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老子曰:“报怨以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7.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8.翻译与断句,共9分。

(1)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

翻译:

②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翻译:

(2)用“/”为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若 我 教 子 必 每 暮 令 人 往 窃 为 楚 亭 夜 善 灌 其 瓜 勿 令 知 也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9分。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4分)

答:

(2) 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5 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2)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 ,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

(5)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大科学家的失误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是化学领域里的一项革命性发现。以后,门捷列夫也曾想进一步弄清元素的性质随原子量增加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但是由于他的思想未能从元素不能转化、原子不可分裂等形而上学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因而到19世纪末人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和电子的存在,为揭开原子从量变到质变的内幕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之时,他不仅不能利用这些新的科学实验成果进一步发展他的周期律学说,相反,他却极力否认原子的复杂性和电子的客观存在,竭尽全力进行反对。他说,承认电子存在不但“没有多大用处”“反而只会使事情复杂化”,“丝毫不能澄清事实”。放射性元素的发现明明表明元素是可以转化的,他却说“我们应当不再相信我们已知的单质的复杂性”,“应当消除任何相信我们已知单质复杂性的痕迹”。并宣布“关于元素不能转化的概念特别重要”,“是整个世界观的基础”。

然而其他化学家正是在19世纪末放射性元素和电子等一系列伟大发现的基础上,一步步揭示出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扬弃了门捷列夫的原子不可分和元素不可转化的陈旧观念,根据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合理内核,制定出了新的元素周期律。在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基础上诞生的元素周期律新理论,比门捷列夫的理论更具有科学性,它揭示了元素在周期表中是按原子中的质子数排列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的质子数也增加,一般地说中子数也会增加。质子数的增加和中子数的增加合起来表现为原子量的增加。但实践证明,并不是有多少种元素就有多少种原子。一种元素中有含中子数多的同位素,也有含中子数少的同位素。元素的原子量是同位素的平均数。这里所谓的质子数,就是原子核外围的电子数,也就是原子核的电荷数,即原子序数。从而解决了门捷列夫解决不了的问题。但这些探索元素周期律后来获得的成果,都被门捷列夫在反对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和电子存在中错失了。

因循守旧,就这样使大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探索元素周期律奥秘的前进道路上走向了倒退,丧失了应该根据新的科学实验成果发展元素周期律的良机,为我们留下了有益的启示。

1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捷列夫曾经想弄清而没有弄清的问题是:为什么元素的性质会随原子量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B.其他化学家在门捷列夫发现放射性元素和电子的基础上,取其正确合理内核,扬弃其错误陈旧观念,制定出了新的元素周期律。

C.元素周期律新的理论证明:一般情况下,原子数的增加和中子数的增加合起来表现为原子量的增加。

D.实践证明:并不是有多少种元素就有多少种原子,元素的原子量是同位素的平均数。

12.门捷列夫的失误为我们留下的有益启示是什么?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要固守旧有的形而上学的传统观念,不要拒绝新的科学实验成果。

B.科学研究从来是后浪推前浪.年轻人胜过老年人。

C.对不同的意见要让其发表,不要打击报复反对自己的人。

D.任何事物刚出现时都是不完美的,真理是在与错误理论的不断斗争中而成长壮大的。

13.门捷列夫的失误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请扼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造成门捷列夫失误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不能跨题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7题。

海龟

张抗抗

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要让他讲个故事。一年过去,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

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

他满心焦虑。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丈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

“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

讲什么呢?他真没有时间。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

他突然记起在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女儿滥竽充数一番。

“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委婉地对女儿娓娓道来。“那儿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海龟像一只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的爪子。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这个人要到岛上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上,用一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它爬香蕉也爬,就这样它背上的人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

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年会专集。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然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

转眼又到了星期六,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脑,竟然又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

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爸爸,今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

他松了一口气,却纳闷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感兴趣。

“……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他心里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昨天上头又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评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专著,三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

“那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他问。

他说:“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一翻过来它就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回来骑它回家。”

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脑勺,把她交给了妻。

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以上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个盼头……

半年后他第一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心里如释重负。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那句话没问出来:这个人是谁呀?临睡前,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我想起来,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吃香蕉呢?”

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他说一串,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

星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因年限不够,没有希望晋升;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时也不能动了……“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

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

15.文中有两个悬念,分别是什么?(4分)

答:

16.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作答。(5分)

答:

17.这篇小说用明线和暗线相交织的方法来安排情节,明线写海龟的故事,暗线写父亲的故事。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也有人说,不如用单线来展开故事情节,例如从写父亲的故事,海龟的故事作为陪衬,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也请申述你的理由。(6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后面题目。

居里夫人自传(节选)

1914年8月1日,德国向法国宣战。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包括实验室的职员和学生,都加入了军队的行列,镭研究所实验室里只剩下我和一个有严重心脏病的技师。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都应该义无反顾地尽其所能,帮助国家渡过难关。我当然也不能例外。我把实验室所储存的镭,放到绝对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努力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学识,尽一切努力为国家作应有的贡献。我主要的工作是为各个军事医院提供X射线检查,同时负责组织战地医疗队。

战争期间,利用X射线能够查出伤员弹片所在的确切位置,医生手术时十分迅速和准确。如果是骨骼和身体器官受到损伤,通过X射线也能一目了然地发现。借助这一手段,医生对许多内伤的恢复情况也能了然于心。但是战争开始的时候,没有一所军事医院配备X射线治疗仪器,也没有必要的技师,在其他的医院里这种设备也是寥若晨星。

我决心自己来解决设施和技师这两大难题。我四处奔走,把所有的实验室X射线设备集中在一起,1914年8月和9月两个月里,建成了几个X射线医疗站,由我培训的志愿者在医疗站里负责具体操作。在马恩战役中,这几个X射线医疗站起了很好的作用,只是这种设备和人员太少,无法满足整个巴黎地区所有医院的需要。

我向红十字会请求帮助,他们给了我一辆普通的敞篷汽车,经过我的设计和改装,这辆车变成了流动X射线医疗车。车上有一台设备齐全的X射线放射设备,一台发电机固定在车厢里,利用汽车上的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以供应X射线设备所需的电力,只要有医院需要,我们便迅速开车赶到。

医生们尝到了流动医疗车的好处,这种车的需求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我向政府提出了增加流动医疗车的计划,很快得到“全国伤员救护会”的大力帮助,他们的工作效率很高,我的计划在最短的时间里变成了现实。法国与比利时之间的作战区以及法国其他地区,总共创建和改造了200多处X射线医疗站,还为军队装备了20辆流动X射线医疗车。这些车辆都是各界人士慷慨捐助的,还有些人捐赠了整套的X射线放射设备。这些私人捐赠对救助战地受伤士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时,称职的司机很少,没办法我自己学会了开车,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亲自开车前往。那些医院和救护站的医生、护士们大公无私、勇于牺牲的精神,使我们心生钦佩之情,并常以她们的精神鞭策自己去克服一切困难。那些被抬到救护车上的伤员们鲜血淋漓、血肉模糊,令人不忍目睹。在作X光检查时,他们咬紧牙关强忍着搬动身体所带来的剧痛,从来没有任何抱怨。他们在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苦时所表现出的坚强毅力和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经常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人类生命的摧残,永远忘不了那血腥恐怖的场面,我坚决反对一切战争。

当时我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是没有得力的助手,帮助我进行X光检测。因为X射线技术在医学领域使用不久,掌握这方面知识和技术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战争时期,符合条件的人大多数都去服兵役了,我决定培养妇女做我的助手。于是,我向卫生部建议,在伊迪斯•卡维尔医院下属的护士学校里,增加一个X射线照相科。我的建议很快得到批准。1916年,镭研究所开始组建这个科并培训学员,在整个战争期间共培训了150名妇女。所学习的课程有基础理论和解剖学,此外还要接受一般的实习和训练。她们的文化基础都比较低,但只要肯努力学习,便能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这里毕业的学员后来都成了优秀的X射线照相技师,得到了卫生部的赞赏。其实,按她们所学的课程只能成为医士的助手,但是她们当中却有很多人能够独立操作这项技术,真是非常的难能可贵。

由于战争期间从事了大量医疗救护工作,我在X射线在医疗的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大量的医疗检验新技术知识。为了说明、证实X射线照相术对医疗的重大价值,尤其是对在战争时期的发展与和平时期的用途进行比较和说明,我编写了一本名为《战争中的放射学》的书,并将它出版发行。

(选自《相伴一生的伟大传记》,有删节)

15.请找出最能概括居里夫人在战争时期行动的指导思想的一段话,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6.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居里夫人是怎样努力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学识,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请从“设施”和“技术培训”两方面分点具体概括。(5分)

答:

1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中断了伟大的镭研究工作,而去做普及的战地救护工作;“自传”顾名思义应当写自己,可传主却用了许多笔墨去写读者不一定想知道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请你就此二事,谈谈居里夫人这样处理的得失。(6分)

答:

五.本大题3小题,每题4分,共12分。

18.将下列语段改写成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个别词语和句子顺序,不得改变原意)。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欢,也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人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改:

19.下面是一份通知正文,请用一个长单句表达,并力求简洁。

高三年级全体师生今天听报告,时间是下午四点,地点在学校礼堂,报告人是吴教授,报告内容是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改:

20.由方块汉字组成的中国人的姓名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景。下面四组姓名,除了都富有时代感之外,每组都还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请参照给出的例句,从另外三组中选择其中两组,分别归纳出它们各自起名的用意。

(1)解放前:张仁孝 黄守义 杨明礼 李智信 ——对传统道德的坚守

(2)解放前:游福贵 黄长禄 贺万年 郝有财

(3)建国初期:王建国 李解放 马新华 李翻身

(4)改革开放后:程玛丽 郭汤姆 何安娜 梅丽莎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1.古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

请以“规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文体自选,但不要写成诗歌;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粤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1.C 【A项:孱càn 笏hù; B项:氛fēn 称chēn 擎qíng ; D项:脉mài 徘徊huái】

2.A 【B项:销魂钩(勾)魄 精美绝仑(伦)C项:不可思意(议) 礼上(尚)往来;

D项: 以逸代(待)劳】

3.D 【A项【体无完肤】:本指全身没有一塊完好的皮肤,后来比喻被责骂得很厉害,或被批驳得一无是处。B项【数典忘祖】本谓谈论祖上的典章制度或经历的事情时,却忘掉了祖先的职守。后用来比喻忘本,即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事出《左传昭公十五年》:春秋时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周景王问他晋国为何不向王室贡献宝器,谈回答说晋国从未受过周王室的恩赐,故无器物可献。周王指出从晋建国的始祖唐叔算起,不断地接受王室的赏赐,并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责备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裔,竟不知祖上经历的事情。C项【义无反顾】指为了正义奋勇向前,不退缩,不回头。D项【危言危行】中的的“危”指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这里说反了,故错。】

4.C 【A.“并不是非要”改为“并不是非要以”;B.“不仅让人”改为“让人不仅”;D.“始终”前加上“能否”。】

5.C【C让:责备】

6.D【A项“谢”分别为“道歉”、“告诫”;B项“是”分别是“这”“判断词,是”;C项“以为”分别是“认为”“把…作为”;D项“以”均为“用,拿”。】

7.C【C错在“请他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望文生义。“请交于梁王”意思是请求与梁王结交。】

8.(1) ①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②别人已经做错了事,哪里值得效仿呢?

【评分说明:(1)大意1分,“具”1分,第二个“闻”1分;(2)大意1分,“既”1分,“胡”,1分。】

(2) 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

【评分说明〗断错两处扣1分;错4处,本题不得分。】

9.【答案示例:①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士人。(2分) 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2分)

②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2分,“象征手法”、“写景寓志”只提及其一即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2分),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1分),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10.(1)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1.B(放射性元素和电子并非门捷列夫所发现)

12.A(由门捷列夫在探索元素周期律奥秘道路上的倒退得出)

13. 他否认原子的复杂性和电子的客观存在。他否认元素是可以转化的。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分裂的。(每点2分,共6分)

14. 形而上学传统观念的束缚使他的思想僵化守旧。他没有充分利用新的科学实验成果去解决他曾想弄清的问题。他把元素不能转化的概念当成了整个世界观的基础。(每点2分,共6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5.(1)海龟有没有吃到香蕉;(2)父亲能否评上职称。

【写出两个悬念的内容,各计2分。】

16.题目“海龟”,非常醒目、简洁、形象。海龟与父亲,相似的经历、相似的结果,物与人相互衬托,共同构成类似的形象,意味深长——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梦寐以求的东西通过努力未必就能实现的这一主题,体现了微型小说以微见著的审美特征。

【分析“海龟”与“父亲”形象的关系,计2分;揭示小说的主题,计1分;揭示微型小说的特征,计1分:文字通顺,计1分。】

17.(1)我同意最佳选择这种说法。因为,一明一暗,平行交叉,从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头绪清楚,不仅使两个故事发生密切联系,造成悬念,让读者猜测不透,吸引读者看下去,而且不断丰富父亲的性格,推动主题深刻化。因而,双线结构,更显出作者艺术构思的才华。(6分)

或(2)我同意用单线这种说法。因为,小说要塑造的人物是父亲,而不是海龟,海龟只是父亲的一个陪衬物。让“父亲”由暗线走上明线,让海龟由明转为暗,故事情节容易集中和突出。更能刻画父亲的性格,突出“父亲”的悲剧,更能批判社会生活中不公正的一面,警醒世人要爱护、尊重有业绩的人才。因而,将暗线改为明线,作品结构一样亮丽怡人。(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5.“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都应该义无反顾地尽其所能,帮助国家渡过难关。我当然也不能例外。”这段话是居里夫人思想认识的核心,是居里夫人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国难当头时刻的体现,它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责任感,它有点像我国的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6.设施:创建和改造200多处X射线医疗站;装备20多辆流动X射线医疗车。

技术:建议在护士学校增加X射线照相科;培训150名女X射线照相技师。

17.(1)国家危难当头,居里夫人把国家需要摆在第一位,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战地救护工作,充分体现了一名有良知的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虽然因为战争推迟了对镭的研究,但保卫了国家就从根本上保住了镭的研究。(2)事实上,德国向法国宣战以后,居里夫人主持的镭研究所除了一个有病的技师,其他的职员和学生都参军去了。现实不容许在那个时候继续进行镭的研究。(3)居里夫人并没有游离于“自传”之外去写别的不相关的什么人物,而是在记叙与自己战时工作相关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展示了一幅法国人民团结对敌的历史画面,写出了自己精神力量的源泉。

18.我喜欢自然风光,更喜爱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我喜欢大自然的音响,更喜欢那美妙动人的音乐;我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更喜欢情节曲折的小说。

或:我喜欢自然风光,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喜欢生活中的故事;但我更喜欢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喜欢那美妙动人的音乐,更喜欢情节曲折的小说,。

19.今天下午四点, 高三年级全体师生在学校礼堂听吴教授作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的报告。

20.(2)对财富地位的祈盼。(3)对新中国的热爱。(4)对西方文化的仰慕(或反映中西文化的交融。)(每答对一个得2分)

21.作文(略,请参考200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忌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是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翻动楚营的瓜。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要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田,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田。楚国士兵早晨去瓜田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查看,才知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忧虑)。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捣乱的人,他们莫非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所以说,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幸福。”《老子》说:“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别人已经做错了事,哪里值得效仿呢?

粤教版必修四高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的延伸阅读——(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期终测试卷

(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期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每题3分,共30分)

1、对自己的外貌、风度的评价属于 ( )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2、我们对待自己缺点、不足或缺陷的态度是 ( )

A、设法躲避 B、一味埋怨 C、勇敢接受

3、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这样面对生活的:“对我来说,活着的每一天都意味着要和巨大的痛苦作斗争,但你们看到的是我脸上的微笑”。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一种 ( ) A、对自己的缺陷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的生活态度

B、被自己的缺陷压倒

C、勇敢的接受自己的缺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4、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告诉我们 ( )

①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存在的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

③人要正确认识自己,就应该对自己有较全面的评价 ④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5、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勇对嘲笑的故事说明 ( )

① 他在老师、同学的嘲笑面前能够悦纳自己 ②他能勇敢地接受自己的缺点、不足或缺陷

③他能够悦纳他人 ④当取得成功时,能尽情体验自己的喜悦

A、①②③④ B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精品学习网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粤教版必修高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高中频道      高中英语学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