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编辑:sx_gaohm

2016-09-02

学史可以明爱国,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精品学习网一直陪伴您。

一、选择题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有(    )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的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打破④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下面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教育日益普及

3、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4、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

A.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B.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C.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D.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

6、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 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C. 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D. 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7、“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的思想基础

8、诸子百家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    )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9、孔子核心思想是“仁”,这种思想(    )

①包含了孔子对百姓的爱护 ②包含了民本思想 ③是孔子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④在当时受到普遍认可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10、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

A.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11、“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

1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段对话表明孔子在

政治上主张(    )

A.“有教无类”   B.贵贱有“序”   C.“仁者,爱人”     D.“克已复礼

13、孔子自称“三十而立”对“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成为主持祭祀的儒士  B.创办私学成功  C.在鲁国从政,取得巨大成功  D.整修六经

14、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

A.分封制的崩溃          B. 劳动者地位的提高

C. 教育向民间普及        D. 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旧矛盾尖锐

15、结合史实思考:孔子编订《诗经》时为何不选赵国的诗歌(    )

A.赵国偏远,孔子不曾到过              B.赵国和鲁国在当时是敌对的国家

C.孔子游说赵国时,赵王对孔子非礼      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

16、“苛政猛于虎”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D.为政以德

17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并没有得到重用,其主要原因是(    )

A.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B.法家思想影响大

C.儒家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D.法家主张实行“法治”

18、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    )

A.有教无类       B.为政以德         C.“仁”的思想       D.“仁政”思想

19、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

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            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20、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21、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

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 这样才们大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的思想基本一致

C、“不学礼,无以 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2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23、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是孔子仍然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

A.因材施教的原则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说教

24、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    )

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          B.建立封建统治的基础

C.维护劳动人民利益              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

25、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    )

A.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       B.“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26、在对人性本质的基本观点上,孟子和荀子(    )

A.观点相同,说法各异       B.观点不同,目的相同

C.观点不同,目标不同       D.互相借鉴,互相补充

27、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打算将《孟子》斥为“四书”之列,并将孟子像从孔庙中搬出去(在中国古代,孟子等是配享孔庙的)请判断,孟子的哪一主张最有可能是朱元璋“龙颜大怒”(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8、战国时期的某一天,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辩论,根据下列几段文字,①“兼相爱,交相利” ②“施仁政于民” ③“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判断出哪些学派的思想家参加了这个聚会(    )  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A. ①④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9、“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史,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句话出自(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30 、韩非子在批评某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31、“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应该是(    )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3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古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是哪一派别的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34、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十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35、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一思想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    )

A.“兼爱”、“非攻”    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     D.“以法为本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站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平民百姓)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

(1)上述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时期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2) 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该怎么做?

(3)  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星拱之┄┄予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论语》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

材料四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礼”的实质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