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试题

上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预测卷(带答案)

编辑:

2016-10-19

27.在中国传统思想里,以循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士大夫相信五德转移、三统相承;老百姓则称之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古老而又懵懂的循环论,首先是被维新派的两本著作打破的。它们是

A.《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      B.《海国图志》、《天演论》

C.《变法通议》、《新青年》          D.《孔子改制考》、《天演论》

28.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日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抵抗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29.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0.“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李鸿章        B.陈独秀

C.孙中山        D.康有为

31.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一股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潮流。形成这一潮流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B.民国建立后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 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

D.五四运动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

32.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33.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00年左右,中国、印度、希腊及犹太四大文明在哲学上有

重大的发展,其影响至今不变。这些影响可分为:

①参悟生死问题;②确认神人关系;③探索人的理性;④安排人伦秩序。

导致上述影响的四大文明依次为

A.中国、印度、希腊、犹太

B.犹太、中国、印度、希腊

C.希腊、犹太、中国、印度

D.印度、犹太、希腊、中国

34历史推论必须依据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吻合的是:

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

属于史学研究的中西科技发明对比的哪一层次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A.问题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

二、综合题(包括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阏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材料三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别是用一句话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2分)

(2)材料二反映的书法、绘画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理学思想的?(2分)

(3)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请简要列举战国、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产生发展的概况。(2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

(5)1903年,蔡元培在《绍兴教育会之关系》中,尊黄宗羲为“东方卢梭”,你如何理解?(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洋操为非,而不能用古法练必胜之兵;诋铁舰为费,而不能用民船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自塞者,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傅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如但诩借根方为东来法,而不习算学,但矜火器为元太祖征西域所遗,而不讲制造枪炮,是自欺也。自欺者,令人空言争胜,不求实事。溺于西法者甚或取中西之学而糅杂之,以为中西无别,如谓《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于耶苏,是自扰也。自扰者,令人眩惑狂易,丧其所守。综此三蔽,皆由不观其通。……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设学》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止得到2006年9月)

地区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数量(单位:所) 31 41 27 6 3

——中国教育新闻网

请回答:

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张之洞的主要观点。反映这一观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2分)

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2分)

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3分)

材料四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3分)

3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子•任法》(《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1)依据材料一,比较管仲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3分)

材料二  “无论国家采取什么形式,统治者应该以正式公布的和被接受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和未定的决议来进行统治。”“政府的权力不可能是无限的,它不可存在一个人手中;立法权和执行权该由不同的人员行使,法官应该独立”,“而且行政受法律的约束”。“处在政府之下的人们的自由应有长期有效的规则作为生活准绳,这种规则为社会的一切成员所共同遵守”。

——(英国)洛克《政府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洛克思想的基本观点。(2分)他的观点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材料三  ……不问为专制国为立宪国,其(法治)为用,举无以异也。而首揭此精神(法治精神),薪尽火传以迄于今者,则管子也。

——梁启超《管子评传》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有何认识。(4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