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高中 >

苏教版高一语文下册阿房宫赋知识点

编辑:donghk

2019-03-05 15:52:02

本篇文章为同学们整理了苏教版高一语文下册阿房宫赋知识点,文章中包括:原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创作背景、写作特点、作者简介、练习题,下面就一起来练习吧。

原文: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不知乎 一作:不知其;西东 一作:东西)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有不见者 一作:有不得见者)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词类活用

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骊山,从骊山 ,名作状)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 )

辞楼下殿(下,名作动,走下)

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谁得而族灭(族,使...灭族,名作动,使动)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当作。名词作动词。)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廊腰缦回(腰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

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蜀山兀(兀,形容词作动词,山高而秃,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

日益骄固(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

秦人不暇自哀(哀,为动用法,为……哀叹)

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动用法,使……尽)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炬。放火 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极,副词作动词,极尽)

燕赵之收藏(收藏,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2、被动句

1)输来其间

2)函谷举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语后置

(1)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2)钉头磷磷

(3)瓦缝参差

(4)管弦呕哑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4、省略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摽掠其人

3)可怜焦土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古今异义

1、可怜 古:可惜 今:值得怜悯

2.精英 古:收藏的金玉珍宝 今:卓越人物,泛指在一项或多项领域上的优秀人才和领导者。

一词多义

一:

1、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 (全都。)

5、用心一也 (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

8、一肌一容 (每一)

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一样)

爱:

1、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惜。)

3、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 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 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族: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焉:

1、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2、 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

3、 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4、 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

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兼词。)

6、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

而:

1、 骊山北构而西折(表顺承)

2、 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却)..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转折,却)..

4、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夫:

1、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2、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助词。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创作背景: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执政者荒淫无度,奢侈浪费,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这是篇典型的赋。赋是一种文体,讲究铺张叙事,重视辞藻押韵,本文体现了赋的特点。比如发端之辞“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不仅有气势,而且含义尤丰,写尽秦王朝暴兴速灭的历史,其中“毕”、“一”、“兀”、“出”锤炼极佳。“毕”、“一”概括了六国互丧、天下为秦的史实,而“兀”、“出”,则形象说明“阿房出”是由“蜀山兀”换来的。作者以夸张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阿房宫规模宏大,而且生动地揭露了秦始皇的腐败、荒淫。这些无不反映赋的艺术特点。

写作特点:

赋是一种铺陈辞藻、描绘事物、抒写情志的文体。

赋的特点有:

1)铺陈描写:做大量铺垫、伏笔,用以说明最终观点

2)夸张渲染:大量排比、比喻、夸张的运用

3)骈散结合:使句式张齐、错落有致

4)音律和谐:读之琅琅上口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阿房宫赋》练习题

一、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________________; 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

古:________________; 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________________; 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________________; 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

古:________________; 今:怜悯,同情。

6、隔离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行走

8、气候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二、常见实词归类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  (   )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   )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

○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  )

5、缦

廊腰缦回(       )

缦立远视(      )

6、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

奈何取之尽锱铢(          )

7、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8、为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三、文言虚词

1.焉

(1) 盘盘焉,囷囷焉

(2)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而

(1)

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其

(1) 杳不知其所之也             (   )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       (   )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   )

(2) 使六国各爱其人            (   )

4.于

(1)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

5.之

(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   )

(2)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

(3) 奈何取之尽锱铢             (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三、词类活用

(一)翻译:

1、辇来于秦 (          )

2、朝歌夜弦 (         )

3、鼎 铛 玉 石 (          )

4、金 块 珠 砾 (          )

5、楚人一炬 (          )

6、族秦者秦也 (          )

(一)名词用作动词

1、辇来于秦 (        )

2、朝歌夜弦 (        )

3、鼎铛玉石 (        )

4、金块珠砾 (        )

5、楚人一炬 (        )

6、族秦者秦也 (       )

(二)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 (        )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

数词用作动词 :

六王毕,四海一(    )

名词作动词。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

(4) 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5) 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4)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疑问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

(3)谁得而族灭也     (      )

省略句

(1)五步(     )一楼,十步(     )一阁(     )

(2)长桥卧(     )波,未云何龙(     )

(3)几世几年,摞掠(    )其人(    )

(4)谁得而族灭(    )也(     )

倒装句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2)秦人不暇自哀(          )

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

五.文言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译:                                 。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译:                                。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河虹?

译:                                。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

:                                 。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

译:.

《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与练习答案

一、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 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

古:可惜; 今:怜悯,同情。

6、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8、气候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二、常见实词归类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

5、缦

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6、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7、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8、为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三、文言虚词

1.焉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

(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而

(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 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其

(1)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2)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

(1) 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2) 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之

(1) 动词,往,去。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 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 代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1、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2、朝歌夜弦 (奏乐)

3、鼎铛玉石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4、金块珠砾 (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5、楚人一炬 (火把)

6、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二)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向北,向西)/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数词用作动词 :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作动词。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当作铛、石、块、砾)

(4) 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5) 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疑问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代词“奈何”表疑问)

(3)谁得而族灭也(疑问代词“谁”与“也”表疑问)

省略句

(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

(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

(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

(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

倒装句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

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五.文言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译文: (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译文: 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河虹?

译文: 长桥横卧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龙一般,可是,)没有云彩,怎(会有)蚊龙(腾空)?复道横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过天晴,怎(会有)虹霓(凌空)?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

译文: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百姓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

标签:

● 相关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