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总复习

高考必考文言虚词2014年语文

编辑:

2014-05-22

7、表示因果关系。

【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如:①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③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④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译文:但我也后悔跟他出来,因而不能尽情享受那种游览的乐趣。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游褒禅山记》)

译文:(因为)那下面平坦开阔,有泉水从旁边涌出,(所以)来这游玩并题名的人很多。

8、表示目的关系,

【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如: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②这段时间学校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③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译文:耐心地久立远视,(来)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译文: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来等待将军。

(二)用作代词,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译文: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译文:老婆婆常对我说:“某个地方,你的母亲就站在那里。“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译文:(溺死的人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译文:我一下子起来就飞,碰上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候飞不到,便落在地上就是了。【而后】才,方才。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译文:我小心谨慎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为止。②三月而后成。

译文:(堆筑攻城的土山)起码又得三个月。【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译文: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译文:依顺牛本身的结构,(宰牛刀)连经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都没有碰到过,何况是大骨头呢?”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我虽然卑下愚蠢,知道这不可以,何况聪明人呢。【既而】不久,一会儿。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译文:不久,他以苏州老百姓暴动的罪名向朝廷诬告请示,追究这件事,处死了五人。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译文: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译文:后来我把这情况告诉了公婆,公婆溺爱自己的儿子,管束不住他。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一般来说在译时,“何”要后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这是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不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对你呢?

③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译文: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

④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

2、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译文: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译文: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3、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为什么这样呢?是为了尊重大国的威严而表示恭敬啊。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译文:齐人未曾贿赂秦国,最后跟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杀一老卒,何甲也?(《段太尉逸事状》)

译文:杀一个老兵,为什么要披戴盔甲呢?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新妇车在前,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译文: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怎么会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

(三)通“呵”,喝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连词、表目的)谁何。(《过秦论》)

译文: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来)盘问过往行人。

(四)固定结构: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以)逃跑了五十步的人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呢?

2、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现在(我们)出来,没有告辞,对此我们该怎么办呢?

3、且大乱,若何?(《段太尉逸事传》)

译文:将要引起大乱,该怎么办呢?

4、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一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您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译文:孩子冷吗?想吃东西吗?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里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其是之乎?(《报任安书》)

译文: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美哉乎,山河之固。(《史记·吴起列传》)

译文:壮美哟!山川是如此的险要。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不译。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译文:挺拔矗立,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

6、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译文:多么辽阔(的样子)呀,船儿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解释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师说》)

译文: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乎:对)(《劝学》)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标签:高考总复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